“章鱼有几种运动方式?”“爬!”“游!”“章鱼还可以利用爪子推进自己进行运动!”6月24日,“我是海洋科学演说家”第二季之“认识海洋世界护卫蓝色领土”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当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博士生导师李新正的话音刚落,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的学生们便立即展开了讨论。“大家一定不知道,章鱼还有一种运动方式。那就是跑!就像同学们百米赛跑一样。”随着李新正播放了章鱼抱起了其余触角,只留两支触角在海底快速起跑的视频,现场的同学们发出了惊叹,对海洋的神秘产生了极大兴趣。“认识海洋世界护卫蓝色领土”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未来网记者张冰清摄据了解,“我是海洋科学演说家”第二季之“认识海洋世界护卫蓝色领土”科普进校园活动是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科院科学传播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共同主办,未来网、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承办。活动旨在面向青少年普及海洋知识、增强青少年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认识,促进对濒危海洋世界的保护意识,扩大海洋科普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博士生导师李新正。未来网记者张冰清摄“认识海洋世界护卫蓝色领土”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博士生导师李新正以“乘‘蛟龙’下潜深海”为主题进行讲座,围绕海洋科考、深海生物、海洋生态等内容为学校余名师生做科普讲座并现场互动。学生们对海洋知识表现出极大兴趣,认真听讲。未来网记者赛孟琦摄问答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举手参与。未来网记者赛孟琦摄活动中,学生们对海洋知识表现出极大兴趣,现场十分活跃。李新正首先介绍了他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下潜南海冷泉区以及“蛟龙海山”并完成科学考察的情况,随后,李研究员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蛟龙海山”区底栖生物多样性分布和各类底栖生物类群的特点,并通过实拍照片和录像视频向大家展现了各种深海冷泉区、热泉区和海山区的深海动物。如:会游泳跳舞的海参、奇形怪状的海星等棘皮动物,形态各异的珊瑚等肠腔动物,雪莲或岩柱般的海绵动物以及各种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鱼类。而面对李新正提出的“海洋生物依靠什么生存”“深海有没有植物”等问题,学生们踊跃举手发言。当天,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院、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博士生导师李新正,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书记李宁,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德育副校长王雷,未来网公共事务总监肖楠等一同出席了“认识海洋世界护卫蓝色领土”科普进校园活动。当天活动组织参与单位相关负责人在活动现场。未来网记者张冰清摄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书记李宁向未来网记者表示,围绕“认识海洋世界护卫蓝色领土”主题,创新理念进行科普宣讲,对于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意识,弘扬海洋精神,传播海洋文化,必将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李宁说道,中国农科院附小一直着力构建海洋特色课程和人文环境,致力于海洋教育出新出彩。“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好的海洋特色活动可以进一步凝聚海洋强国意识,让海洋意识教育更便捷、生动、活泼,更吸引人。”李宁认为,演讲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海洋知识。“不仅是在演讲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演讲前的准备阶段,对于学生的帮助更大,学生们积极的找课题,做实验,丰富自己的演讲材料,将海洋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理解,同时还积极制作演讲PPT。这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海洋知识,更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书记李宁。未来网记者张冰清摄在活动现场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提出了“海洋有什么用”的问题,引起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院、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博士生导师李新正的注意,他认为,这代表了青少年儿童对于海洋知识产生的极大兴趣,而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兴趣能成为学习的动力。对于丰富的海洋知识,应该开展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李新正向未来网记者表示,“展览、科普讲座、‘海洋演说家’这样的演讲都是有益的方式。“互动性强的方式更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学习海洋知识,其次是要多动手,让孩子们真正亲临海边,感受海的魅力。动手研究海洋课题,做实验,并且去解决一些科学问题。李新正表示。同时,李新正认为,由媒体搭建的科普平台,能让中小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一线的海洋科学家,了解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什么,当前国内外前沿的海洋科学问题是什么;同时科学家们也会从孩子们活跃的思维中获得研究灵感。由此可以获得双赢。据了解,“我是海洋科学演说家”第二季活动正在面向所有在校中小学生进行,活动内容包括海洋科学类演说视频征集、专家评审、集中展示等环节,9月13日前通过活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