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

小先生,大未来

发布时间:2023/4/11 17:56:35   
                            

年,“双减”政策在全国稳步落地。

上海市宝山区全面启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力求在“公平均衡、个性灵活、优质高效、智慧绿色”的目标导向中,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决策科学化、教育制度人性化。

为响应“双减”号召,宝山全区掀起新一轮“小先生制”的创新实践高潮。

“小先生制”,究竟如何铸魂育人?

“小先生”,如何引领“大未来”?

年,陶行知提出普及生活教育所要树立的第一个信念,便是“小孩也能做先生”。

这一年,上海宝山成立的山海工学团中,“小孩做先生”的理念得到逐渐推广。

“小先生”和“小先生制”就此诞生。

“教人者教己”,实则是“小先生制”推行的指导思想。

循着“小先生制”的思想脉络,宝山教育人在多年探索中,捧出了一季季丰硕成果。

如今,宝山区中小学结合自身实际,充实内涵、助力“双减”,涌现出了一大批生动实践案例。

在宝山,“小先生制”立足于第一课堂的教学实际。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莱茵生物创新社团让基础科学离课堂更近

宝山进行“问题化学习”“三三制”教学探索,初步形成“教学相长,相教相学”的教学模型,让“小先生”们可持续发展。

▲区“三三制”教学专家程胜老师与宝山区数学“三三制”合作学习研究团队共同参与了以“立足图形运动,构造基本图形”为主题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上师经纬)

“小先生制”落脚在第二课堂的生涯启蒙。

位于宝山区的吴淞中学秉承“自由-合作-计划”理念,投入运行“道尔顿工坊”。工坊包含20个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涉及医学、光学、物理学、植物学等多领域。

▲吴淞中学“道尔顿工坊”,艺术总辅导员徐赵雅(左一)指导学生微视频创作。

在平米的道尔顿工坊内,倡导的是自由活动的精神、自主安排的权利、自动生成的行为。

▲吴淞中学“道尔顿工坊”,科技总辅导员马新莉(右二)辅导课题研究——植物叶片的傅里叶红外光谱。

▲吴淞中学“道尔顿工坊”,学生发展中心主任邹斌(左二)兼任“科技模型”科技艺术个性化课程和“航海模型”研究性学习课程。

“小先生”们共教共研共生,学技能、会思考。在课外活动中的实践应用,就是一次创造性变革。如今,宝山区共个社团,参与学生13万人次,体验“共同成长”的乐趣,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素养。

年以来,“小先生制”行动计划基地设在位于行知实验中学内的行知育才旧院。

▲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小陶子讲解员为学生们做讲解服务。

学校的“小陶子”精品社团通过“孩子教孩子”衍生培养了多名“小先生”,如今在陶行知纪念馆和行知育才旧院,向人们讲述陶行知的故事。

▲行知中学心理剧辅导活动。

行知中学组织开展“小先生制”模式下的心理剧辅导活动,学生们自行协商担任不同角色;通过剧场式的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呈现人的心理活动、演绎个体心理困扰,帮助当事人化解情绪冲突,挖掘个人潜能。

▲上宝外马睿妍同学(左一)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当“小先生”教大家打高尔夫。

上海大学附属宝山外国语学校课后服务时段开展“小先生”课堂。五年级的“小先生”以一个看似简单的“拿火柴”小游戏开场,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大家动脑思考,再帮助总结提炼,让学生们体验了数学游戏中的趣味与奇妙。

四年级“小先生”带着高尔夫球包,并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夫为什么是18洞而不是19洞”,再细心地讲述了高尔夫这项运动。最后,大家来到操场上,一起体验高尔夫运动。

▲“安全小先生”

行知外国语学校的“行+”安全空间内,“安全小先生”正在模拟地铁车厢内开展轨道交通安全火灾演习,让参与课后服务的小伙伴们沉浸式体验。

在科创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体验中,不断丰富“小先生制”的“大时代”内涵。

▲家庭创客:工坊体验活动。

科创教育方面,宝山区于年在全国首创“家庭创客行动”,构建起“家庭(社区)-学校-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三级创客空间生态系统。让孩子在亲子共学共长的互动中,得到伙伴的认同、成人的反馈,培养一大批具有科创自信的“宝山小先生”。

▲罗泾镇海星村党群服务站,参加升国旗仪式、聆听党课、参观水母馆、DIY风筝。

▲大场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体验“微光”沉浸式情景党课、香薰灯DIY制作。

▲淞南镇党群服务站,参与“童乐”团建营、“童享”小导游,完成“红色之旅”。

▲宝山区党建服务中心,参观“小陶子”纪念封优秀作品展、DIY体验绘画“小陶子”纪念封。

社会实践方面,宝山教育围绕“小先生制”,开展“小陶子去哪儿”品牌活动。在宝山的党群服务站、美丽乡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园品牌工作室,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新颖的沉浸式情景党课、红色研学等,“小先生”们将研学所得拍摄成11部微团课,交流更多,辐射更广。

▲广育小学:开展“创全”志愿者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方面,宝山区坚持学生主体,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机制,全面开展“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自“双减”落地以来,宝山开发设计劳动、社交、教育、文体、安全、公益等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六类应用场景,累计引导7.8万“社区小先生”就近就便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参与志愿服务的“小先生”们,形成了链接社会和校园的实践亮点。

宝山教育以传承实践陶行知教育精神和理念为引领,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发力点,以教育品牌建设为突破点,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着力点,整合学校与家庭、社会各方资源,构建“5+X”的“小先生制”体系,建立统一的“五育融合”育人评价大数据平台,助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白茅岭学校学生在茶场体验采茶劳动。

▲参加社区的包粽子大赛。

▲宝山区月浦新村第三小学组织学生开展绥化路宝山共享单车志愿服务。

在校内、家庭和社区三个维度作为劳动实践的重要渠道。宝山区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已开展多项探索:

在校内,通过校本劳动课程、劳动小岗位、劳动实践园地等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在家中,通过建立家务劳动清单,根据孩子特点设计适合的家务清单,在家中进行劳动实践;

在社区,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提升劳动实践的技能,区级“劳动小先生”称号作为奖励;

同时,利用“未来宝”的平台进行相关记录,以此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跟踪和评价的体系。

通过学校与各级党群阵地、社区和其他各部门的联建,为学生的个性成长与深度学习营造更为开放的环境、提供更为多元的资源、构建更为优质的课程、形成更为创新的机制。

▲在宝山区党建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小陶子去哪儿”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活动(吴淞实验学校)。

▲“社区小先生”:海滨二村居委组织“社区小先生”开展美化社区环境活动。

▲金融课程进校园,培养“财商小先生”。

▲行知中学生活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在智能机器人创客中心调试作品。

▲吴淞海事局海洋知识进校园

一年来,宝山区教育局这样创新:

与区党建服务中心共同推出的“小陶子去哪儿”带动亲子共同体验党史学习教育;

与团区委共同推出的“社区小先生”,带动了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治理;

与区发改委正在推进“财商小先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消费观;

与复旦大医院北院正在推进“急救小先生”,帮助学生尊重生命、珍视生命和敬畏生命;

与区科协正在探索“科创小先生”,为宝山打造“科创中心主阵地”培养青年力量;

还有像“环保小先生”、“文明小先生”、“海洋小先生”等等......

诸多领域的探索都体现出宝山区在不断探索学社衔接、多元融合的新方式。

在宝山,校内资源走向校外,校外资源服务于校内,百花齐放,竞展风采。

总而言之,“小先生制”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学的范式。

观念上,更加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则上,“即知即传”到“一传再传”,知识得以普及传播;

教法上,“孩子教孩子”“孩子教大人”,孩子成长为“小先生”;

当孩子收获成就感、价值感后,进而鼓励孩子们继续去学习,不断突破自我。

百年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之言,犹在耳畔。

陶行知先生思想所蕴含的远见卓识,仍是中国教育未来一段时间努力追寻的目标与愿景。

未来,宝山将继续积极打造“宝山小先生”教育品牌,助力“十四五”,努力建成“陶行知创新教育发展区”为特色标志的教育强区!

通讯员:范英俊

原标题:《小先生,大未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0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