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星 >> 海星的天敌 >> 唐冠螺很多人都说我长得像帽子,你看着可像
唐冠螺(学名:Cassiscornuta):是海洋世界里珍贵的大型海螺。贝壳大而厚重,长5~41厘米,高可达30厘米。壳面颜色从灰白色到金黄色,具金属光泽,其内唇扩张如帽缘,形状像唐代的冠帽,因而得名。
按照生物学上的分类,唐冠螺隶属于腹足纲、中腹足目、唐冠螺科、唐冠螺属。
尽管唐冠螺并没有其他的亚种分化,但是唐冠螺科却是一个大族,目前为止整个唐冠螺科家族还有八十多种唐冠螺。可分女王唐冠螺、火焰唐冠螺、侏儒唐冠螺、薄唐冠螺等主要品种。
黑嘴唐冠螺火焰唐冠螺侏儒唐冠螺主要分布于世界暖水海域,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南海、台湾都有分布,常栖息在低潮线下珊瑚礁附近沙质或水深1—30米的碎珊瑚底质的浅海,且活动较慢。
唐冠螺属于软体动物中的腹足类,腹足类因足位于身体的腹面而得名,它们通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所以也称为单壳类或螺类。典型的腹足类头部比较发达,上面生有口、眼及一、二对触角。
足为块状,肌肉极为发达,有宽广的面,适于在表面爬行。足的背后有一个由足腺分泌而成的厣,当身体缩入壳内后,可用厣完全关闭壳口。
腹足类均为螺旋卵裂。冠螺腹足类与双壳类相同,受精卵在初期体积不增长,至幼虫开始摄食增长,但速度缓慢,在变态时生长停止,幼年时生长迅速,到老年生长缓慢或停止。
整个生活史的生长规律:缓慢——快速——缓慢或停止
生长是持久地缓慢地在壳口,特别是外唇部渐增加贝壳物质,并扩展其面积,具有这种生长类型的种类其在常有许多细致的生长纹。
很少能见到一个贝壳,其壳口的外唇并不加厚,而处于生长时期,这是因为在它们的生活史中,90%以上的时期处于贝壳生长休止期,而且壳生长期所需的时间,通常很短,甚至不到2~3天时间。
这种软体贝类动物通常螺塔低,贝壳膨胀,体层丰满,一般具有结节、肋或纵胀肋。肩部有5-7个角状突起。内、外唇扩张,呈桔黄色的盾面,外唇内缘有5-7个齿。
雌雄形态有别,且雌螺的体型明显大于雄螺。
你不要看它们只是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海螺,但实际上唐冠螺也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
它们白天埋入砂砾中,只露出背部,黄昏之后才开始活动捕食,它们会对行动缓慢的海胆等棘皮动物下手,也会吃一些浮游生物。
并且唐冠螺的食量很大,消化的速度也非常快。它们的脚位于身体的腹面,肌肉发达,方便它们爬行。
长棘海星是一种体型庞大、破坏性极强的海洋生物。它们最喜欢吃的食物是珊瑚,也被称作“珊瑚杀手”。据报道,这种海星已经对大堡礁和西太平洋珊瑚礁的珊瑚造成了巨大损害。
由于唐冠螺能捕食长棘海星,因此它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受到严格的保护。在我国,唐冠螺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唐冠螺与万宝螺、凤尾螺和鹦鹉螺并称四大名螺,属珍贵海螺,也是展会上经常出镜的贝类之一,可用作雕刻材料或工艺品等。唐冠螺体大、庄重、大气,形状独特而美丽,具有相当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资料来源:蚝宅工作室,百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