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

桂东出海记丨刺客出没,水枪上阵,丁字

发布时间:2024/9/23 15:00:35   
著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7435216282197608&wfr=spider&for=pc

半岛全媒体记者孙桂东

  “海刺”是即墨丁字湾海域的一种传统海鲜,跟蛤蜊一样生长在附近的滩涂里。因味道鲜美,价格一直不菲,每斤10元左右。但是最近七八年,当地渔民一直难觅个头较大的“海刺”身影。今年五月份,当地养殖户又在滩涂里发现了大量海刺。由于埋身在0多厘米的海泥底下,养殖户需要雇上“猛子”,拿着高压水枪在海里捕捞。平均一个半小时,能捕捞一百五六十斤。每日的捕捞量主要根据订单的多少,目前一天大概两三千斤。6月日,记者就一起跟随养殖户的渔船,去探访“猛子”们如何海底捕捞新鲜美味。

等了七八年绝美海鲜又“出滩”

  “两年前就盯着这批海刺了,终于等到它们成功长大”,即墨丰城的养殖户张先生说,他在丁字湾附近承包了一片滩涂养殖蛤蜊。但是,每年都会去滩涂上查看一下,他们   “海刺”是当地的一种传统海鲜,此前在滩涂上很容易就能找到。有时候,渔民趁着退潮的时候,他们用工具在海滩上挖呀挖呀挖,一天也能挖五六十斤。

  大概得有七八年的时间了,这片海域长大的海刺就很少了。张先生说,具体的生长规律,他们也并没有摸清。有时候,在这片很多,有时候又出现在另外一片。

  他们这里的海刺,都是野生的,没有人工去专门撒苗养殖。主要原因是不像蛤蜊,扇贝以及海参等,市场规模那么大,有专门的工厂来育苗。海刺的话,这几年东北地区比较多。在青岛地区的话,他们附近的这一片海域,算是比较多的地方。

将海刺拉上船

  每年的七八月份,海刺就进入了产卵期,会有大量的小苗出生。但是,一般要生长两三年才会比较大,吃起来也比较鲜嫩。这几年,每年都会有小苗出生,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很少有长大的。即便有一些,产量也不大。

  “基本上每年都会到滩涂里看看,”张先生说,最近这两年,他们查看滩涂的时候,明显看见不少小苗已经长大。应该跟水质还有海底的微生物有关系。这两年感受比较明显。因此,今年从5月份开始,也真正的进入了收获期。

高压水枪、探照灯猛子一次捞出多斤

  海刺跟蛤蜊生长在同一片滩涂,一般都是蛤蜊收过以后,再去海里捕捞海刺。

  负责开船的于师傅说,现在他们一般早晨6点左右出发,6点30分左右干活,干到下午一两点钟就收工了。主要是天气太热,虽然猛子在水里并不怕,但是捞上来的海刺却容易晒坏了。因此,他们一般都是选择早晨干活。

  由于海域面积并不大,他们也不用导航,直接就是根据周围的建筑或者大桥等参照物,确定好了位置以后就开始下海捕捞。

  海底的“海刺”如何捕捞上岸?6月日上午6时许,记者跟随四名“猛子”,到丁字湾海域一探究竟。

清洗海刺

  “海刺”生活在海底的泥下,大概0厘米左右的深度。一般情况下,生长在蛤蜊的下方,两者都是吃海里的微生物生长,相互之间没有太大影响。

  但是,他们生长的海域都比较深,即使退潮,也有四五米深的海水,因此只能雇猛子来捕捞。

  一般一条船上有名猛子,他们在船仓的四周。由于作业的海水不深,他们的输送空气的管子并不长,大概十多米。跟一般捕捞海参、赤贝的猛子略有不同,他们每个人都带着一根高压水枪。穿好潜水服以后,四个人直接跳入海中。

  在水下,他们一次工作大约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在海底咋知道时间的?于师傅说,他们压根没有手表。即便是戴了手表,消下面海水很浑浊,在水下啥也看不到。

  “其实就是依靠捕捞的重量来判断”。为了方便作业,他们都将网兜挂在脖子上。一手拿着高压水枪,往海底的方向使劲冲击,海刺被冲上来以后,另外一只手快速抓住放到脖子前的网兜里。

跳入水中

  常年在水下工作,一般一个半小时能捞一百五六十斤。这个重量,在水里能达到多斤。不过,水中有浮力,他们还可以拉得动。他们感受到这个重量以后,就知道大概时间了。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借助吸气管浮出水面。

  “高压水枪把海泥冲起来以后,戴着潜水镜也看不见,全靠盲抓”,于师傅说,水清以后,他们才能用头上的探照灯稍微看到一点。

  不仅如此,在水底也是很难分清东西南北的。他们主要是根据海水的流向,逆着海流的方向作业。

一斤10元没上岸先卖完

  养殖户张先生说,海刺总体上产量没有扇贝,蛤蜊那么大,很多人见了都不认识。因此,主要是青烟威这些沿海城市,市场需求量比较大。

  由于只能采取人工捕捞的方式,每天的产量并不大。“猛子”下海受天气情况影响比较大,大风大雨、大潮的时候都不适合。一般情况下,都是客户提前下订单。猛子们根据这个订单量,下海去捕捞。

  “前几年都快绝迹了,今年一听说有,很多老客户都赶紧来抢购”,张先生说,现在市场价一般每斤10元左右。虽然看起来价格很高,但是猛子们捕捞一斤也要2.5元。

人物:走南闯北“海底捞”里的亲兄弟

猛子上船

  6月日上午,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两人是亲兄弟。两人姓于,就是周边村里人。“叫我于师傅就行了,”哥哥“大于”说,他们兄弟俩干这一行20多年了。“大于”今年52岁,弟弟50岁了。刚开始的时候,周边村里有养殖户需要猛子潜水捕捞,都是从外地找人。这个活虽然辛苦一点,但是收入相对较高。于是,哥哥先跟着师傅学徒,慢慢掌握了潜水的技术。

  “主要也没啥手艺,干脆跟着哥哥一起学潜水”,弟弟说,刚开始的时候就在附近打零工,挣不了几个钱。于是,就跟着大哥一起走南闯北。

  “大于”说,干这活收入相对高一点,以前最少挣个五六百没问题。但是,能干活的时间也没那么多。以前,为了多挣钱,他们兄弟俩走南闯北,一年能干六七个月。

  刚开春的时候,这两年会去胶州湾捞海星。常年五六月份,他们也会捞赤贝,海螺,蛏子,海参等等。有时候去南方的福建,浙江等地,也会去东北地区。主要是看当年哪个活更多一些。

  比如海刺,他们往年这个时候会去东北。当地产量大,一个月干十多天,甚至干半个月没问题。今年他们听说了丁字湾也发现了海刺后,果断选择在老家即墨干活。从5月份开始,差不多一直能干到7月份。以后,他们会去捞海参等等,一直干到十月份就差不多了。

将海刺拉上船

  “大于”说,在水底下干活虽然兄弟俩互相看不见,但是一块出海心里总是多了一份安全感。尤其是在海里,茫茫无际什么也看不到,内心很容易慌乱。

  但是,常年作业,难免也会有一些职业病。身体的关节偶尔也会有一些疼痛,主要是长时间潜水导致的,尤其是超过10米的海域。以前的时候,他们也尝试过深一点的捕捞,对身体损耗太大。他们现在更多的选择浅海作业。丁字湾算是比较浅的海域,涨满潮的时候也就六七米深。平时的时候,也就三四米左右。水越浅,对身体的压力也越小,损伤也越轻。但是,其他在水下工作,平均出海一次得干五六个小时,体力消耗非常大。

  “再过几年也干不动了,还没想好做啥工作”,“大于”说,现在上有老下有小,正是用钱的时候,能多赚一点,家里就能宽裕一些。

作业的渔船

链接:啥是“海刺”——长得像迷你版“象拔蚌”却不是同一个物种

  对于“海刺”,不少人都觉着挺陌生的。猛子们打捞上岸以后,记者看到这些海刺,最下边是一个贝壳,上边是长长的身体,差不多20厘米左右。据养殖户介绍,东北地区有些生长大的,一个能大到一斤多。青岛地区的这些比较小,一二十个才有一斤。从外观上来看,很像是缩小版的“象拔蚌”。

  记者采访黄海水产研究院的贝类专家孙秀俊了解到,对于“海刺”领域,专门的早就不算太多。但是,他根据查询资料了解到,海刺跟象拔蚌不属于同一种贝类。

  孙秀俊说,海刺属于扇贝目海刺科动物,常栖息于我国南海以及地中海等沿岸,体型相对较小。而象拔蚌属于双壳类贝类的一种,体型比较大。目前学界关于海刺的研究,相对较少一些。

  养殖户张先生说,海刺可以食用的部分很多,下边贝壳里的部分可能有泥沙,清洗干净即可。虽然外表看着有点黑,但是用冰箱冷冻一下或者用四五十度的热水烫一下,将外面的表皮清除以后,就会露出里面白色的肉。用来炒鸡蛋等等,味道非常鲜美,也是倍受周边市民青睐的主要原因。

清洗衣服

运送上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6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