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

十万个冷知识第12弹

发布时间:2022/9/26 18:14:34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那么小伙伴们,这些冷知识你知道么?

56.为什么没有三条腿的动物

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有这样的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这一传说中的古代神话奇兽,居然是一种只有一条腿的动物。

腿是动物的运动器官。现实中,蜗牛依靠一条“腿”爬行,青蛙、蜥蜴、豹子、大象等利用四条腿跳跃、爬行和行走,人类、蝙蝠、鸟儿和已经灭绝的翼龙等长着两条腿。然而,任凭你绞尽脑汁,估计也没办法列举出哪一类动物长着三条腿,其原因很可能与生物的进化历程有关。

在生命诞生之初,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命。之后,地球上开始出现了由多个细胞构成的生命,比如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海绵。虽然有些海绵有一定的形状和对称性,但多数是像植物一样不规则地生长,形成扁的、圆的、树枝状等不对称的身体结构。接着,水母等腔肠动物开始出现,它们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生物学上将具有这种形态的生物称为“辐射对称生物”。它们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分,只能在水中固定着或随水流漂浮,被动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食物。

后来,为了取得主动出击的权利,一类既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的动物出现了。要做到这一点,它们的身体必须明显地分出前后、左右、背腹。而在形态上,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可以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这类动物被称为“两侧对称动物”或称“左右对称动物”。这种由不定向运动朝定向运动的转变,使得动物适应的范围更广,是一种比辐射对称更高等的进化形式。

属于两侧对称的动物有很多,如蜗牛、螺等软体动物,人类、豹子、大象等哺乳动物,鸟类,蛙、蜥蜴等两栖爬行动物,蜻蜓、蝗虫等昆虫。顾名思义,它们体现在腿的数量上时要么是1(可以一分为二),要么是2、4、6等偶数,否则在体形上就无法对称了。因此,三条腿的动物不可能存在于两侧对称的行列中。

那么,有没有可能出现在辐射对称的生物中呢?在一种被称为五辐射对称的动物中,确实有长着五条腕的海星可作缓慢移动。按此推论,你可能会提出也应该有三条“腿”的“某种海星”,可惜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而且从根本上来说,这类固定着或漂浮着作被动运动的生物其实没有真正“腿”的结构。

或许,在生命演化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三条腿的动物。只是非常遗憾,不管是现生的还是相关的化石,都没有找到这类动物。至于新闻报道中偶见的长着三条腿的动物,那是因为环境和基因突变形成的畸形,是没有办法稳定遗传到下一代去的。

57.为什么全球“通缉”一只小蛾

一只小蛾,由于其胃口出奇地好,会大量啃食树叶,有能力将绿树剃成“秃头”,受到了全球“通缉”,大家都恨不得将其尽快“捉拿归案”。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北京有9个区县都发现了这种外表轻柔、体态娇小的小蛾,当即就采取了果断措施。这种让人闻之色变的小蛾,就是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它原产于北美洲,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美国白蛾在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中国,年首次在辽宁省丹东市发现,后传入山东、陕西、天津、北京、河北等省市,已被中国政府列入“极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名单,同时也是世界各国通缉的“杀手”。

美国白蛾属典型的多食性害虫,胃口好、食性广,可为害多种林木、果树、农作物和野生植物,其中主要为害多种阔叶树,是真正的“饕餮之徒”。它们的幼虫经常成群结伙地吐丝结网,把一大片树叶覆盖起来“聚餐”,一个星期就能吃光一棵大树。

美国白蛾的危害一点不亚于森林火灾。在大发生的春夏之交,树木之上密密麻麻分布着美国白蛾的幼虫,树叶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被啃光,只剩下光秃秃的叶脉。年,数亿只美国白蛾肆虐山东省,山东各县市为了消灭美国白蛾,全民动员,在每一个角落“通缉”这种作恶多端的小虫。

58.剑齿虎是如何捕食猎物的

剑齿虎奇特的头部形态使人一眼就能看出它与现生老虎的差异,但两者又有显著的相似之处。实际上,剑齿虎代表猫科动物中一种灭绝的类型,在某个地质历史时期曾经非常繁盛,一直到距今约1万年的更新世末才灭绝。而老虎则是猫科动物的现生代表。剑齿虎与现生的狮子或豹子差不多大小,但与其他猫科动物不同的是,剑齿虎的上犬齿又长又扁,截面是菱形的,像两柄长剑,这也是“剑齿”二字的来源;而其他猫科动物的上犬齿截面是圆形的,像锥子一样。已发现的最长剑齿从齿根到齿冠竟达26厘米,最短的也有20厘米长。剑齿的前后缘形成锋利的刃嵴,有些剑齿的刃嵴上还具有发达的锯齿,在现生的动物中找不到这样的牙齿。

剑齿虎是如何使用这种匕首样的上犬齿去捕杀猎物的?这个谜题一直困扰着古生物学家。有关剑齿虎的剑齿,几乎所有能够想到的使用方式都有假说提出过。

有人认为,剑齿具有罐头刀样的开启功能,适合捕杀披有盔甲的动物,如南美洲的雕齿兽;有人认为,剑齿能像登山用的冰镐般用来帮助爬树;还有人认为,剑齿与海象的牙齿有类似功能,剑齿虎很可能也适应水生生活;更有一些人认为,剑齿可以通过紧闭上、下颌的方式来刺杀猎物;另一些人则认为,剑齿可用来切割动物肉体。不过,有人提出巨大的剑齿对于自身的进食并不利,因为大的肉块将无法通过两枚上犬齿的间隙而进入口内,剑齿虎正是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而导致灭绝的。在形形色色的假说中,“刺杀说”和“撕裂说”的拥护者最多。

“刺杀说”认为剑齿具有穿刺的功能,是刺杀猎物的有效武器。持该假说的人详细分析了剑齿虎头骨的结构,发现它们能运用巨大的力量使上犬齿作向下的刺穿运动。剑齿虎下颌开启的角度远远大于现生的猫科动物,最大可以达到°甚至°,简直可以与蛇张开的大嘴相比。因此,剑齿虎可以完成完美的刺穿动作,并有效地利用自己扑向猎物时产生的动能。

持“撕裂说”的人认为,剑齿太长、过于侧扁,而且弯曲度太大,非常容易折断,因此剑齿虎应该不会采用刺杀这种高度危险的行为方式。实际上剑齿虎在运用上犬齿之前,应该与猎物搏斗并逐渐控制住猎物。在这种状况下,剑齿虎才能更好地寻找精确的刺入点,同时尽量避免因猎物猛烈抗争而导致上犬齿断裂。因此,控制猎物对剑齿虎自身安全有重要作用,而剑齿虎强壮的前肢骨和可收缩的爪子则是这种控制过程能够进行的基础。在这方面,剑齿虎的行为与现生猫科动物是一致的,即利用前肢和爪子抓握猎物,使其无法扭动和挣脱。剑齿虎上腭表面发育的沟嵴表明,它首先吸食猎物的血液,然后头部向后切割并撕裂猎物的皮肉。

59.龙鱼是金龙鱼的祖先吗

有一种灭绝的鱼类名字叫龙鱼,听起来和金龙鱼很接近。它们和金龙鱼是什么关系呢?

这类鱼最早被研究者翻译为“蜥鱼”,但后来因为叫起来不顺口而换成了“龙鱼”这个响当当的名字。龙鱼有一个非常长的尖嘴巴,细长的身体呈流线型,乍看跟爬行动物还真有些相似,也因此而得名。它们的身长从不到10厘米到1米多不等,化石在全球各地都有分布。最早的龙鱼化石在中国浙江长兴晚二叠世的地层中被发现,三叠纪是龙鱼大发展时期。迄今为止已确立的龙鱼类就有3属近40种。

龙鱼跟金龙鱼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龙鱼并非金龙鱼的祖先,它们分别属于辐鳍鱼类两个截然不同的类群。

龙鱼是比较原始的辐鳍鱼类,与现生的软骨硬鳞鱼—鲟鱼的演化关系最为接近。近年来在中国云南、贵州等地中三叠统地层中发现的龙鱼类分异度很高,同一地点发现的龙鱼化石居然能够分出好几个不同的属。这在鱼类化石中是很少见的,却也说明当时龙鱼存在多样化的生态适应模式。尽管侥幸躲过了二叠纪末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但所有的龙鱼在大约2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就全部灭绝了。

而现在人们在观赏鱼市上见到的金龙鱼,是比软骨硬鳞鱼更进步的真骨鱼类骨舌鱼目的代表。骨舌鱼类是一支残存的古淡水鱼类,因它的舌头上长有骨质小齿而得名。最早的骨舌鱼类在1亿多年前首次出现,之后在全球都有分布。现在的骨舌鱼类主要分布在热带,因为身子侧扁像带子,所以在当地也被叫作腰带鱼。

60.鱼子酱是什么鱼卵做的

说起鱼子酱,想必你一定不会陌生。作为一种餐桌上的佳肴,对很多人来说却是可遇不可求。那么,你有没有想过鱼子酱是什么?它是从哪儿来的呢?

鱼子酱,又称鱼籽酱,意为鱼卵做成的酱。严格来说,只有鲟鱼卵才可被制成鱼子酱,其中以产于接壤伊朗和俄罗斯的里海的鱼子酱质量最佳。不过,并非所有鲟鱼卵都可制成鱼子酱。世界范围内共有20多种不同的鲟鱼,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是由大白鲟、奥西特拉鲟和闪光鲟三个品种的鱼卵做成的鱼子酱,中国黑龙江水域的鲟鱼和鳇鱼也是鱼子酱的来源之一,过去都曾经作为向皇帝进献的贡品。最高级的大白鲟,一年产量据说不到尾,而且要超过60岁的大白鲟的鱼卵才可制作鱼子酱。由此可见,鱼子酱虽然只是鱼儿的卵,却是如此难得。而由大白鲟的鱼卵制作得到的鱼子酱,真正是世间珍品。

不过,我们在市场上随处可见标有鱼子酱的产品啊!其实,有许多美其名曰“鱼子酱”的东西,根本算不得是负有盛名的品牌鱼子酱。那些东西可能出自圆鳍鱼、鲑鱼、鳕鱼,或别的鱼类家族中某位怀孕的成员。当然也是鱼卵,只是母亲完全不同。

目前,由于大量的捕杀和水体污染,鲟鱼们的生存已经到了危急关头,黑龙江水域的鲟鱼和鳇鱼也早已被列入了濒危物种行列。现在地球上还找得到大量鲟鱼的水域,就只剩下里海、黑海,以及法国的纪龙德河了。其中最知名的便属大白鲟和闪光鲟两种——两者分别是鲟鱼里最大和最小的种类。

由鱼卵化身为美味的鱼子酱,加工是极其重要的一道环节,甚至可以称之为艺术。这加工需要在约15分钟之内,完成10多道手续。鱼卵只要放的时间稍长一些,便由于不新鲜而不能制作鱼子酱了。

今天的分享小编就先到这里,知不知道的知,知不知道的道!我知道的也想让你知道,创作不易点个赞留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5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