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星 >> 海星的形状 >> 河豚毒素有多毒多次被用于刺杀活动,毒性是
一位金姓男子途经吉隆坡国际机场候机大厅时,突然从身后跟过来一位陌生女性,她快速将沾染不明液体的袋子套在男子头上,导致液体触碰到男子的眼睛。
随后男子出现中毒迹象,经抢救后不治身亡,后经有关部门检验,布套上沾染的毒素就是让人望而生畏的河豚毒素。这是4年前发生在吉隆坡的一起暗杀事件,也成为了轰动国际的十大刺杀事件之一。
早在21年前,美国联邦调查员就通过线报截获了一个奇怪的境外包裹,检查后发现包裹里藏了几个装满晶体粉末的瓶子。
起初工作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常见的违禁品,后将其送至加利福尼亚劳伦斯利沃莫尔实验室,经过检验后发现这其实是最为危险的动物毒素之一:河豚毒素。
人们都知道氰化物剧毒无比,沾着亡,碰着死。而河豚毒素有多毒呢?同等质量下,河豚毒素的毒性是氰化物的一千倍。
在很多年以前,诸多沿海国家的人们就深知河豚“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但还是有人无法抗拒河豚鲜美的味道,甘愿以身犯险,从古至今,因食用河豚导致中毒身亡者,不计其数。
现在也是如此,在日本,平均每年还是有几十人因食用河豚而中毒死亡。
河豚毒素属于一种神经毒素,因其多见于河豚体内而得名,许多了解其危险的人都对其谈之色变,如果误食未经处理的河豚后,半个小时就会感觉到周身麻痹,两个小时后,便会因为肺部、心脏衰竭而导致死亡。
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是没有办法对河豚毒素解毒的,在中毒直至死亡的过程中,人的大脑会保持清醒状态,如果中毒者能挨过一天的时间,就有可能恢复正常自行解毒,且不会出现任何后遗症。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韦德戴维斯发现北美洲的“回魂巫术”,其中原理只不过是向药物中加入了少量的河豚毒素粉末,从而让人中毒后再自行解毒,呈现“死而复生”的假象。
河豚的眼睛、肝脏、血液、卵巢等部位富含丰富的河豚毒素,科学家发现每提取微克的河豚毒素,至少需要斤左右的河豚肝脏和卵巢。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科学家也逐渐揭开了河豚毒素的秘密。河豚毒素并不是普通的毒素,而是十分罕见的、不含任何蛋白质的神经毒素,更为让人诧异的是,许多与河豚毫无关系的生物体内也发现了河豚毒素。
从池塘中的绿藻到森林中的林蛙、海洋中的鱼类等,这些没有亲缘关系的生物体内都多多少少地含有河豚毒素,河豚毒素是如何出现在这些动物体内的呢?
在年,斯坦福大学的化学家海利及其研究团队首次发现蝾螈的卵中含有少量毒素,最开始他认为这是一种新型毒素,但经过检验后发现,蝾螈卵中的毒素与河豚毒素如出一辙。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科学家陆续在其他生物体内发现了河豚毒素,例如鹦嘴鱼、海星、林蛙、神仙鱼纽形虫等动物,它们的体内都含有河豚毒素。
年,河豚毒素分子结构第一次被揭示,分子式为C11H17N3O8,属无色晶体。在℃时会碳化失去毒性,且微溶于水,可溶在弱酸环境下。此前科学家从来没有发现过与之类似的毒素。
河豚毒素既不是甾类化合物,也不是生物碱或碳水化合物,它是一种重量极轻的小分子毒素,被科学界称为“自然界最奇特的分子”。
河豚毒素一旦进入生物体内,便会像瓶塞子一样凝固堵塞在神经轴突出的钠离子通道上,阻碍钠离子传导人类的神经冲动,但无法通过血脑屏障,所以这时候中毒人的身体就像是上了一道锁,身体无法行动,但大脑却异常清醒。
为何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都含有同种河豚毒素呢?
20世纪80年代中期,海利教授和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弗雷德教授认为:不同类的生物含有同种河豚毒素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些动物体内都含有与毒素相关的细菌,换言之,它们体内拥有同种细菌,而毒素来自这种未知的细菌。
还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这是食物链污染后的传导现象,就如同滴滴涕杀虫剂沿着食物链向上层动物传导的案例一样。
河豚毒素本来存在于较低层的动物之中,但由于高级猎食者的层层捕食,致使不同种类的动物体内都含有相同的河豚毒素,这也解释了为何含有河豚毒素的动物都是食肉动物。
但显然细菌制造河豚毒素学说更接近真相,24年前,在荷兰库拉索港口沿岸的大量生物开始陆续死亡,当地科学家立刻展开调查,结果从死亡动物的体内都检测到了同种细菌,而这种细菌就可以制造河豚毒素。
经过长时间的进化,许多动物都已经成功地将河豚毒素据为己用,河豚毒素具有非常强的威慑作用,宽吻海豚就算再饥饿都不会食用河豚,只会将河豚当作玩耍的皮球。
而科学家一直没有放弃对河豚毒素的研究,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一定剂量的河豚毒素在治疗脑外伤导致的癫痫病中可起到不错的效果。
更多的人还是担心河豚毒素会被不怀好意的人所利用,许多人都曾联名要求限制河豚毒素大量生产和流入市场。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