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星 >> 海星的形状 >> 轻客销量22万辆,欧系轻客占八成,10
自今年3月以来,轻型客车行业开始了复工复产后的新一轮“狂飙期”,在其强有力的拉动下,整个国内客车市场因此受益,成为中汽协口径下不断出现的“月度客车看涨最大贡献者”。虽然欧系“三大三小”的格局在延续,但近期也出现了新的竞争形式,日系竞争格局也已逐渐稳定,轻客市场争夺愈发白热化。
近期有朋友提到9座蓝牌6米是不是只有全冲压车身的M1类多用途乘用车可选,其实在政策放开后,目前也出现了公告名为“客车”的9座车型:全冲压的欧系轻客有之,例如海格客车海星系列KLQE5V1、潍柴亚商欧睿系列YBLQEP/QP1;带三类底盘的自主类轻客也有,例如宇通CL6的9座版ZKD5Y3。在国家将M类客车产品划为一个大类后,传统的M1、M2和M3类更多是对同类结构产品的一种区分法,或者约定俗成的指代。在LCV崛起的今天,如何在传统的M1类9座上做文章,也是车企寻找机会、培育新增长点的契机。
10月轻客市场共销售2.2万辆,同比大增33.4%,虽然较上月的同比45%步幅放缓,但仍处于年度的单月销量前三甲地位,加之整体市场依然看涨,因此四季度的其余两个月份也有望再创新高,甚至可能进一步刷新年度单月销量纪录,整个轻客行业对于四季度也给予厚望。必须考虑的因素是,每年车企的均衡生产都要因国庆黄金周而中断,10月实际有效工作日要减少一周以上,尤其今年中秋和国庆假期双重叠加,理论上的法定工作日只有17天,这也是单月销量不如9月份的直接原因。
分大类看:10月欧系轻客销售1.72万辆,占比78%、接近八成份额,在轻客行业已呈明显的垄断态势。日系轻客销售0.32万辆,占比14%,份额比上月减少2%,再度返回此前的竞争格局。自主轻客本月销售0.17万辆,持续保持8%占比不动摇,既然能在轻客市场中稳定分得一杯羹,显然拥有“过人之处”。
必须承认,在“大微面”的河北长安睿行M80带动下,自主轻客逐渐找到了传统VAN的软肋:做纯工具车太贵,做营运车没行李仓,在纯电动兴起后,利用传统ICE版本改装三电的短期逐利行为居多,而非针对新能源特点的定制开发亦成最大痛点。现阶段,针对个体经营者的“创业车”,中短途商旅客运的“小高一”,以及各种纯电动城配厢式物流车,相继成为自主轻客撬动市场的先行领域,在一些细分市场中与传统VAN展开直接交锋。
分公告字头销售来看,本月6字头销售1.36万辆、占比61.5%,而5字头则销售0.85万辆、占比38.5%,始终在“六四开”的基准线上摇摆,这也揭示出当下个体家庭用车才是轻客行业的主流需求。由于具有终端客户分散、单批销量小、基本无需点单等一般乘用车消费特征,轻型客车与大中型客车的销售模式明显不同,这也是M1/M2和M3类在营销层面的根本差异。具体看:本月6字头主要是欧系轻客的1.25万辆,日系和自主系轻客合计的辆只是一种补充。各大类轻客在5字头的销量差异并没有6字头般明显,大约为欧系50:日系35:自主15。
6字头轻客基本型方面:5-9座M1类的九成份额不变,由于彻底贯彻个体用车路线,轻客企业基本无需对这种零散订单进行专题报道,反而是易于成为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