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星 >> 海星的习性 >> 行吟诗刊丨冯岩软绵绵的沙印证趾尖与心的距
原能量/摄
在海边(10首)
在海边:海鸥以各种姿势飞翔
海鸥的飞翔是视力可辨的
有目的和方向性
觅食,是天性
羽毛和尖尖的喙
既可以捕食也可以飞翔
只要张开羽翼,哪怕悬在空中的是诱饵
为了生存,毫不犹豫扑上去
以各种姿势飞翔,像似对抗风景
更像为了果腹
即使有同伴争夺一个猎物
避开锋芒,转换角度
终有一块荒滩,可以驻足
逃离的光线里
有阳光普照也有乌云翻滚
还有迷雾,把看不懂的世界还原
取舍
在海边:我原谅了一滴水的狭隘
我一次次退让卷起的波浪
怕生涩的咸味溅湿被海风掀起的衣袂
露出被吹疼的心
海水,一次次涌上岸
惊喜的人一边笑一边后退
海水以嬉戏的方式
收回潮汐付出的使命
给那些见利忘义的人一个退路
我原谅一滴水的狭隘
或许,我也是其中的一点
无法从宽容中分离
只是我习惯了随波逐流
把棱角隐藏在磨圆的石头里
只要有浪,我看到的都是汇聚后的一滴
分不清,哪一滴是我
哪一滴是我曾经看到被原谅的
在海边:在沙滩上奔跑
在沙滩上奔跑的人
总是喜欢打着赤脚
软绵绵的沙印证趾尖与心的距离
奔跑,丈量柔软与坚硬
倔强的人脚下踩下去了柔软
鹅卵石却承担不起身体的重量
磨去棱角,与涌上来的浪花与脚步一起奔跑
谁都不知道哪一块石头还会
在沙滩里露出湿漉漉的头
让柔软对着柔软
说出了脚下咯疼的坚硬
在海边:坐在礁石上与大海对望
与大海对望的人,心在前
把视线拖进心里
不能说出来的话
用涛声淹没,一浪一浪撞击底线
不服输的人凝望远处
只有涛声拍打出的断层
诉说被腐蚀过的个性
惊涛骇浪都收进眼底
把岩石上静坐的肉身越拉越远
仿佛与远处的平静一起合盘端出
海边:滨海路
一座城市用脚步微缩出的比例尺
丈量依山傍水的滨海城市
在滨海路,山不比高低
是来衬托海的胸怀
吸氧,从山与水的互动
海鸥的鸣叫,唤起远航的帆
一声压低一声换回落日里想念的影
滨海路延伸的长短量着太阳西斜的影
一半落在陆地,一半落在海里
与夕阳一起下沉
让知道来路不知道归途的人仰望
路的尽头有标尺和底线
在山水之间相互辉映却无法触摸
在海边:我看见了一座孤岛
在海边能看见的岛离岸都不算选
快艇可以绕着登不上去的那块凸出的陆地
却怎么也看不清树木石头和想象中的生灵
还有看似孤独的灵魂
与人世隔绝,说着与天空的暗语
靠想象填充空白
云朵是停不下来的
飞累的鸟为了喘一口气,落在树梢
命运或许走上两个极端
看不见的孤岛,隐藏了太多的秘密
让能见度内的想象一再空白
在海边:赶海的人
赶海的人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海浪暴怒后的平静
甄别是非,从退去的潮水说起
细沙吐出的气泡,留下余地
欣喜是以收获生命为代价
把希望揽入囊中
退出去的海水不会留下证据
平坦的沙滩留下赶海人的足印,踏实
如伏下身的背影,能弯下腰的人
要比收获希望的人更珍重生命
潮水的退让卷走岸边的沙石
仿佛收获的袋子里多了一些余下的生命
在海边:攥紧一把沙子
海水一再退让,太阳把沙子烤干
不能上岸的鱼,游向深处的海洋
插向沙子深处的手,触摸温度
来自海底的湿度,温润手上磨出的痕
紧紧抓住一把沙子
带着炙烤下的湿气
一面烫手,一面冷却了高温下生成的暴躁
指缝里流淌着抓不住的细沙
像无法抓住的记忆
在越攥越紧中留不住眼底的希望
退让的海是用涛声逼退潮水
平静的海面又一次喊来哗哗的涛声
把手里剩余的沙子放生海水
海水的咸涩包容了私欲的尖刻
慢慢把沙坑填满
一浪一浪的涛声还原空旷里原有的平静
放手
在海边:一枚沉进海底的夕阳
追着阳光奔跑的人也追赶夕阳
色彩的诱惑是一种托词,让美有了放纵感
海鸥会用鸣叫声表达眼里的美
一轮落日慢慢沉下
圆润,红的像把自己烧破
露出一些黄,与那些红重合
飞鸟为这一刻起舞,煽动的翅膀偶尔拍打一下水面
俯冲和仰望都围绕着那轮下沉的夕阳
直到一半藏进海面
把海水照亮
让那些追逐阳光的人藏起心事
一起把那枚从东方挪过来的太阳
塞进西方的海底,缄默
让一个轮回有了一个明显的分界线
在海边:白色的浪花卷走了什么
海浪把石头磨掉棱角
又一次次推上沙滩
在卷起的浪花中一次次沉浮
牵手的善男信女脸上的表情
与奔跑的速度形成对比
举手投足的誓言有了海誓山盟
翻卷的白浪告诫不会游泳的人
远离凶猛的海浪
别一失足成千古恨
也有无畏者游过风口浪尖
礁石拍打卷起的浪一望而尽
撞击的轰鸣让一些誓言苍白
一群海鸥为那些爱过的生命作证
白浪卷走了泥沙,也卷走了掏空的秘密
大海作证,来过了,爱过了
哪怕是一只飘来飘去的海星
也见证了潮来潮去的面孔
让一些誓言随泥沙流动
冯岩,高校英语教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副教授,—美国西俄勒冈大学访问学者;有诗歌、小说、散文、翻译诗作品散见百余家报纸杂志;有诗歌获奖;翻译诗获大连金普新区第二届、第三届金石文艺奖;翻译诗入选上海28届、29届金秋诗会合集版本等;译著《种子是花开的过去》《时间称出的重量》;主编《中国新媒体文学诗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