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融媒体
-10-:31北京人民科技账号 斗“气”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三(8)班姜苏桐
今天,我们班玩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气”游戏:两个选手各站桌子一边,每人前面划几条斑马线。球放桌子当中,谁能把球吹过对方斑马线,谁就赢。
选手司陈浠和秦一桐开始了他们的宣战。司陈浠先发话了,他不屑一顾地说:“吹球,不就是把球吹过一条小小的斑马线吗!”秦一桐轻蔑一笑说:“我的气可是30级大台风啊!”司陈浠双手叉腰说:“我的可是级大风,比你厉害多了!”秦一桐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趾高气扬地说:“我看你的是级蚂蚁风吧。哈哈哈!”司陈浠气得直翻白眼,但是又无话可说。心想:走着瞧吧,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他们开始了对决。两人都把下巴紧紧地贴在了桌子上。杨老师把一只气球放在了桌子的中间,然后“啪”地一拍手,比赛开始了。司陈浠又开始用他的“连环致命”招了,他鼓起腮帮子,不停地吹,肚子也一起一伏、一起一伏的,像一条离了水的鱼一般急促地呼着,脸涨得通红。只见球飞快地跑向了秦一桐那边。说时迟那时快,秦一桐深吸一口气,用他的“屏气一线”招,“呼”,球终于停下了。司陈浠也不甘示弱,一直在快速地吸气、呼气,发他的“连环吹气”功。渐渐地,球似乎也犹豫不定,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在这关键时刻,秦一桐再发“屏气一线”招,一股强大的气流把球吹到了司陈浠那里。秦一桐胜利了,只见他那圆圆的脸上挂满得意的笑容。虽然秦一桐眼睛涨得像灯泡,但是那两条细细的眼缝里,还是能看见他那得意的眼神。
比赛结束了,我悄悄地问秦一桐的“致胜法宝”。他说:“吹气,不光靠的是功夫,也要有技巧哟!”听了他的话,我若有所悟……
点评:
小作者用一双慧眼,一支妙笔和一颗童心描画出生动的斗气游戏过程,让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一双慧眼仿若高清相机,锁定几个特写镜头,生动还原比赛的紧张时刻,扣人心弦。一支妙笔细致描画,斗气选手的可爱模样跃然纸上,自己的内心感受细腻动人。童心童言,童趣无限。
——南通市通州区实小语文老师杨玉林
秋至琅小园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四(5)班张奕涵
时光匆匆,转眼间已进入了深秋时节。琅小园内,日渐呈现出浓浓的秋意。
校门口老梧桐树的叶子逐渐变黄变脆,一开始是黄中带绿,后来悄悄转为深黄色,最后慢慢悠悠地、打着旋儿落在了操场上。我捡起一片梧桐树的落叶,轻轻一捏,这片棕色的、脆弱干枯的树叶,如同破碎的玻璃一般,碎了。
种在平台上的桂花树已没了初秋时迷人的香气,桂花也早已凋落,只剩下满满一树浓绿色的叶子。我常站在树下阴凉处躲阳光。从远处看,绿色的桂花树叶在一大片黄色梧桐树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抢眼。
校园里的枫树日渐红火明艳,一片片叶子像一个个小手掌,在秋风中冲我招手。清晨,这些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被镀上了一层金色。尽管它没有梧桐树的高大,也没有桂花树的香气,但正因为它那满树的火红色,一到秋天,它就成为校园中最美的一处点缀。
分布角落的香樟树依然满眼绿色,它长得高高大大,却不像梧桐树那样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叶子挂在枝头,而是很密,密密层层的叶子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在一片萧瑟中,它的碧绿给我疲劳的眼睛带来了片刻轻松。
这就是深秋时节美丽的琅小园。有机会,你也来看看这美丽的秋景吧!
点评:
好一个文学少年!梧桐,桂花,枫树,香樟,细细写来,娓娓动听。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琅小园的喜欢之情,传递琅小娃对母校深深的情意。小作者情感细腻,表达自然,读这样的文字真是种享受!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语文老师杨卉
花生与收获
靖江外国语学校四(4)班陈麒君
看完《落花生》这篇文章,我在感叹花生独特品格的同时,对作者描写的“半亩空地”产生了浓厚兴趣:半亩空地是多大?种花生真的这么有趣吗?如果我能体验一下文中的“收获节”,那该有多好呀!或许是老天听到了我的心声,这个愿望居然真的实现了:一位先生的乡下家里刚好有半亩空地,又刚好种了花生,于是,我有幸参加了“收获节”,也当了一回小农夫。
扛着板凳,跨过田埂,沐浴着初秋的暖阳,踩着村头广播里歌曲的节拍,我和几个同伴踏进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田地里,目瞪口呆地望着一堆外形各异、生机勃勃的农作物,努力辨认了一番后,才明确了“作战目标”——一小块绿油油的花生田。看着这些陌生的植物,从来没干过农活的我有点发怵:“平时花生吃得不少,可要干农活、拔花生,还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到底该从哪里下手呢?”正当我看着花生田愣神的时候,几位大人已经撒开膀子撸起袖子开始干活了。我也赶紧学着他们的样子,找到花生的根,再使出吃奶的力气往上拔。一开始的几棵倒还好,都是三五根为一串,轻轻松松就能拎起来,可后面我就遇到了“大家伙”,十几根茎条缠在一起,死死地咬住泥土不放。我知道,光靠我这点小肌肉,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叫来了小伙伴,“嘿哟哟”喊着口号,绷紧脊背一起发力。俗话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在我们两个壮小伙的持续努力下,一大串花生终于被拔了出来,这股强大的力量还使我们连退数步,差点摔个大屁墩。
经过大家近一小时的“奋战”,花生地终于被“清空”了,一串串花生连根带茎堆成了小山。接着,我们端着小板凳坐在树荫下,开始切断花生的“脐带”。这项“任务”看起来简单,实际非常考验耐力。我专心致志地掐掉根须,把一颗颗花生果放入竹篮中,不知不觉,泥土爬满手臂、盖住鞋子,我大汗淋漓,但十指黑黑不能擦汗,只能任由汗珠滑落,打湿了衣服裤子。我那崭新的白色T恤,成为了泥土与汗水的大画布,随机创作出了一幅潇洒的抽象画。伙伴们都笑着说“城里人终于有‘土’气了”,我却拎起满满一篮沉甸甸的花生果,骄傲地说:“劳动最光荣!”
中午,大家吃着香喷喷的“劳动果实”,有说有笑地畅聊着美好的乡村生活,而我却陷入了沉思:将来农业科技越来越发达,还会有几个小朋友知道花生长在哪里?还有多少人能明白田间收获的乐趣呢?想到这里,我赶紧往嘴里塞了一把花生米:“明年,我还要再来收花生!”
点评:
动作描写生动准确。“扛、跨、踩、踏、望、辨”等连串的动词生动活泼地展现了小作者跃跃欲试想成为小农夫的形象。细节描写形象有趣。劳动过后,把自己的衣服说成“泥土与汗水的大画布”,是“随机创作出了一幅潇洒的抽象画”,不仅形象,而且富有童心童趣。心理描写富有变化。从一开始的开始“发怵”,到劳动过后的骄傲,最后品尝劳动果实的喜悦,写出了内心的波澜起伏。真情实感源自亲身体验。小作者走出家门,来到农村做了一回“小农夫”,真正去参与,真正去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着真切、真心、真情。
——靖江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盛帮建
那里真是一个好地方
如东县宾山小学四(5)班杨子墨
你要是请我推荐一个地方去玩,那我肯定会推荐秦皇岛的北戴河海滨风景区,比起青岛的海滩,这里更多了几分安静的美。
北戴河海滩背靠群山,山上山下松柏成林,郁郁葱葱,从山项的望海亭,俯瞰海滨,翠绿欲滴的丛林,鹅黄色绒毯般的沙滩,碧蓝的大海,使人心旷神怡。这里被称为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如果你有兴趣,踩着绵软的沙滩,一定要来看一看这里不一样的日出。
白天的北戴河沙滩,到处都被太阳晒得暖洋洋的。这时在沙滩上挖一个沙坑,躺在里面,享受温暖的沙浴。闭上眼,仔细聆听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此起彼伏,它们仿佛在欢迎你们的来到,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傍晚,踏着海浪,你可以坐上船,尽情感受风的热情,一边吹着风,一边欣赏落日,仿佛来到了仙境一般。下了船,捡一颗贝壳放在耳边倾听,贝壳里会传来轻轻的风声,就像在诉说大海的故事,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特别?
在北戴河沙滩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骑沙滩摩托、沙滩排球、海上快艇……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提一个水桶,带上一把铲子,去赶海啦!大礁石上海螺和生蚝有很多,幸运的话还能发现大螃蟹,时不时,海面上会漂来一些海蜇,海带,摸在手里软软的,滑滑的。有时在绿色海藻上面还能看见好多小只螃蟹,大概就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有趣极了!如果你想捡到漂亮的海星,一定要赶早去。在绿色礁石靠海那面底下的位置,细心地找一找,运气好的话没准儿能抓到海星呢!
这里的美食也很令人难忘,这里海鲜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鱿鱼,在铁板上烤一烤,撒一些孜然粉,真是香飘万里!咬一口鲜嫩的鱼肉,入口即化。海鲜火锅也不错,配上一瓶冰镇汽水,冰与火的聚会,那味道真让人赞不绝口!
北戴河海滩实在是一个去了就不想走的好地方,你们也快去那里玩吧!
点评:
小作者笔下的北戴河是那么与众不同,除了介绍了那里如画的环境与风景,还介绍了各种特别而丰富的体验,在那里可以看不一样的日出,可以享受温暖的沙浴,可以泛舟海上欣赏落日,可以漫步沙滩拣一颗贝壳倾听海风的絮语,而那独特的赶海体验与五花八门的美食更让人心生向往。小作者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得真切而细致,非常有感染力,不由让读者心驰神往。
——如东县宾小语文高级教师傅海燕
最美不过梧桐树
南京市第五十中学初三(1)班王成吉
又一次走进颐和路,这熟悉的马路,这安静的环境,这湿润的空气,两旁的梧桐树依旧。那白褐色的树干是如此的粗犷,那向上伸展的枝条是如此的苍劲,那枝条上茂盛的树叶是如此的温润。放眼望去,整棵整棵的梧桐树浑身充满着昂扬向上的力量;整排整排的梧桐树,你连着我,我连着你,高洁而坚强。
那些梧桐树有的挺拔,有的斜卧,粗壮的树干上长有不规则的疙瘩,凹凸不平,看起来沧桑古朴,一种仙风道骨的样子。向着苍穹生发出去的枝干,粗大而豪放,枝条上的叶子像团扇,四处茂密地张扬着,随着枝干跨过街道的上空,和对面的梧桐树枝相互缠绕着,形成一个弯弯的拱形,使得颐和路成了郁郁苍苍的绿荫古道。
这里的梧桐和八年前我初到南京见到它们时基本相似,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但在这岁月流逝之中,我感觉它们又多了一份力量。那秋天黄叶飘落,红叶飞舞;那春天新芽抽枝,嫩叶蓬发。四季更替给予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那梧桐年年所散发出的力量也是令人激荡的。抚摸着那略有粗糙的梧桐树干,呼吸着那由于梧桐树存在而显得湿润的空气,在惬意中感受到梧桐树的力量。
继续向前走着,突然阳光从云层中射出来,照在梧桐树那绿如华盖的树冠上,树冠的边缘在阳光下好似镶上了一层金边,熠熠生辉。阳光透过密密匝匝的树叶洒落下来,地面满是影影绰绰的光影,在这光影里我看到那偶有露出地面的梧桐树根,粗壮而苍老的根深深地扎入地下,正如南京人心里深深地爱着它一样。
走到马路的尽头,我停下,回想起我在这条路上经历的春秋,以及南京这座古城的春秋。南京的梧桐,充满了许多的情怀,记载了许多的浪漫。
时代的发展终究不会停下它的脚步,而人们需要在城市中留有景致,尤其是梧桐,这样繁忙的生活才会显得更加多彩。文化,时代之瑰宝,需保留;树木,城市之名片,应保护。
让最美梧桐树永远是我们南京的风景线,在这道风景线上,也终将是凤凰绕枝头。
点评:
颐和路上枝繁叶茂,郁郁苍苍的梧桐树是南京的城市名片之一,作者细致地描摩梧桐树的苍劲身姿,深情地赞颂梧桐树的生命力,更为难得的是作者的感受和思考没有就此止步,城市的发展需要兼顾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作者行文流畅、立意深刻,篇末处“凤凰绕枝”这一笔,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
——南京市第五十中学语文老师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