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星 >> 海星的种类 >> 又又又一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基金再掀自
这不,今天嘉实基金也宣布近期将运用固定资金1亿元投资嘉实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
(图片来源于嘉实基金)
不仅是嘉实基金,早在17日,仅在一天内,就有超过10家头部公募及券商资管宣布自购旗下权益类产品,自购规模达11.5亿元。
其中,易方达宣布自购1.5亿元;国泰君安资管宣布自购1.1亿元;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中泰证券资管、广发基金、华夏分别自购1亿元;中欧基金、华安基金、华泰资管分别自购万元、万元、万元。
(图片来自财联社)以金额计,此次自购动用近11.5亿资金,并且成功掀起年内第三波公募机构自购潮。
从今年的情况看,截至10月17日,今年已有家基金公司参与了自购行动,累计自购金额达75.22亿元。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你是不是也好奇,基金公司购买自家基金,这到底是啥意思?
我们普通人跟着买入这些基金,是不是也可以赚钱呢?
今天的内容,咱们就来聊一聊关于基金自购哪些事情~
1
什么是基金自购?
基金自购,简单讲就是基金公司用自己的真金白银买入自家发行的产品,和其他基金持有人一起享受基金净值的涨跌进退。
自购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基金公司维度,运用公司的固有资金申购。我们常听到的“自购”,主要就是公司维度的固有资金申购。
另一种是基金公司员工维度,也就是在基金公司工作的人用自己的钱来申购自己家公司的基金。这其中包含了公司的普通员工、管理这个产品的基金经理、公司的高管等等。
海星君总结了一下,通常有两个时间段基金比较容易自购。
①基金成立之初。
因为只有基金份额持有人数不少于人时,基金产品才可以备案成立,所以通常新的基金产品发行的时候,为了促成产品的快速成立,基金管理人以及基金公司内部从业人员认购新的产品。
②基金净值较低时。
基金产品净值回撤较大,遭遇赎回潮时,基金管理人或基金经理为了稳定市场预期,或是维持产品延续期(连续2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万元会被清盘)。
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基金自购也是我们观察市场情绪的重要指标之一,熊市常见的信号——新基金规模小且频繁募集失败、基金放开限购、基金自购频繁。
2
基金自购意味着什么?
举个例子,年春节之后,受突发疫情影响,A股市场经历了一波急跌、重挫,当时易方达、汇添富、广发等20多家基金公司一天就宣布认购了20亿元基金,随后市场在多方的呵护下展开了持续的反弹。
不难看出,每当市场出现出现重挫,甚至出现恐慌情绪时,基金比较容易出现自购潮。
这样有两个好处——
一是稳定市场信心,纠正市场因恐慌情绪导致的非理性波动;二是逢低抄底,用较低的价格买入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资产,为自身牟利。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基金“自购潮”传递了积极信号,一方面是对当前A股市场有信心,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与投资者利益捆绑在一起。
有基金人士评价称,从历史经验看,每一轮市场底部形成之后,国内公募基金头部公司都会出手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从当前A股市场形态以及作为反向指标的基金发行情况看,三季报披露之际的A股市场可能已经构筑底部。
3
普通人如何操作?
虽说历史上,基金公司大规模自购,往往是市场比较便宜的位置。
但基金公司自购,并不能代表市场马上见底。
投资者不能单纯地刻舟求剑,认为只要基金出现自购潮,就是市场大底到来、投资入场的信号。
理性看待基金的自购行为,要更多地把它看做是机构投资者对目前市场具有长期配置价值的、优质资产的估值的认可,而不是盲目地把它作为简单的炒股择时风向标。
那么,基金自购具体怎么看呢?
一般可以通过查阅基金的不定期报告来观察。
(以易方达基金公告为例)
也可以通过阅读基金公司的年报、半年报和季报来观察。其中,年报和半年报可以看到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持有本基金的情况;季报可以看到基金管理人固有资金投资数据。
第一步,先在天天基金网上搜索基金名称,然后点击“基金公告”;第二步,点击“定期报告”,找到相应的报告;第三步,下载报告后,找到“基金管理人持有本基金份额变动情况”一栏。
(图片来自中欧医疗健康A年年度报告,仅供学习参考)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啦~
基金自购并不是新鲜事,但基金公司密集宣布自购却鲜有发生。这一次是否能继续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我们拭目以待。
你持有的基金自购了吗?快用海星君教你的方法看一下吧~
(声明:图片及文字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