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北戴河区海滨镇陆庄

发布时间:2023/3/25 4:02:55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明代万历年间,陆氏兄妹从山东泰安一路至此,看到这里临海环山、环境优美,便决定在此安家,取名“陆庄”。

陆庄村地处北戴河区西部,南邻渤海,三面环山,是个典型的小渔村。多年的繁衍生息,如今的村庄以陆、潘、张三大姓氏为主,全村共有人口户、人,村域面积公顷,村庄面积36公顷。省道穿境而过。在村东的西联峰山,有建于隋唐时期的如来寺、仙人洞、韦陀像等文物古迹。

陆庄村处处展示渔文化。

从面朝大海到面向游客

历史上的陆庄,村民世代以务农为主,兼有渔业。解放前遇有灾年,村中的贫苦农民剥树皮、吃野菜度日,终年不得温饱。幸而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大多数村民可以出海捕鱼。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生活逐渐有了好转,村民以前的手摇船也被烧柴油的机船代替。每到时令季节,以生产队为单位,村中按人头分冷水板鱼、偏口鱼、尾鱼、鲅鱼、螃蟹、皮皮虾等。这个时候的陆庄村,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从年第一个农渔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村里陆续成立了北戴河区第一个养貂厂、地毯厂、农业生产合作社,渔船数量曾多达多艘,渔民户、人。村干部与村民一同奋战引水上山,更是一举解决了村里亩耕地和棵果树的灌溉问题,粮食亩产逐年增收。

改革开放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初,陆庄村的村民逐渐从农业转产捕鱼业,并有养殖业、果树种植业、汽车运输业,多种产业蓬勃发展,人均收入大幅度提升。年生产队解体,渔船卖给了村民,村民又自己编造了很多机船,马力越来越大,最多时有船多条,从业人员占全村劳力的50%。

上图:从面朝大海到面向游客。

下左:村史馆老照片记录下当年渔民的生活场景。

下右:修补渔网、撑船捕鱼,这曾是陆庄人的生活。

由于海域规划调整和北戴河区域旅游的蓬勃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陆庄村的村民开始转产转业,从“闯海”转变为“上岸”,从“面朝大海”转变为“面向游客”,吃起了“旅游饭”。村民们陆续从事民宿经营,“住在渔家,品渔民海鲜”成为陆庄村的特色招牌。截至去年,村内共有民宿户家,村集体收入70余万元。

从撒网捕鱼到网红打卡

“渔民们手摇船橹,一边喊着号子,一边在水上撒网——这就是我们曾经的生活。”陆庄村党支委陆雁林指着村史馆墙上的一幅油画介绍。

墙体彩绘为陆庄增添了别样特色。

曾经,老人心中撒网捕鱼、收网回船的场景已随着年代逐渐隐没,成为村民脑海中影影绰绰的回忆,挥洒在村里平方米的墙体绘画间。幸好,还有村史馆的老照片,一张张记录下这里发生的故事。

“这张照片就是刚刚咱们路过的那面‘网红墙’,没看出来吧?”陆雁林指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上街道脏乱、墙体破旧,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生生被打造成了“网红”。“这是咱村委班子成员去南方考察时得到的灵感。”陆雁林说,当时他们看到南方很多小渔村在墙上种花,于是也尝试在平整的墙面上做一些突出的砖格,按照时令,在突出的砖格里栽种花草。这一做法得到村民的一致赞同,还有村民将种着花的墙拍成视频发到视频网站,收获40多万点击量。“这墙也就成了‘网红’了。”陆雁林笑着说,这些年,村里好多地方大变样,别说外地人,就是本村人也认不出来。“原来出门,天晴一脚土,下雨满腿泥。现在咱村,所有道路,不分大小,多平方米,全部硬化。”

“种花墙”成为陆庄新的旅游打卡景点。

如今,陆庄村不仅道路四通八达,自来水、天然气、污水并入管网,村民中心、文化广场、村史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也日益完善,商业街区、文化夜市为村集体注入新活力。

陆雁林(右一)为游客介绍“小渔村”陆庄。

年,在市海洋和渔业局的大力支持下,陆庄村成功打造了“深耕渔业文化、追忆渔味乡愁、发展渔情旅游”的渔业特色旅游村,小渔村展露了新颜,并成为北戴河区乡村振兴一个新的样板。“农村要产业兴旺,产业兴旺了才会有活计,有活计、有收入,就有好日子。有好日子,村民才愿意留下来。”陆雁林说。

从经营困难到红红火火

“哎呀,我们找了3个小时,终于找到了!”看见爱怡源民宿的招牌,从山东潍坊来的曾阿姨马上乐了起来,嗓门一下大了不少。据爱怡源民宿老板刘聪介绍,曾阿姨一家在年在这里住过两次,这次还希望住在这里,可是因为陆庄村里环境发生了改变,曾阿姨在大雨里找了近3个小时才找到。

刘聪今年33岁,从年开始经营民宿。“以前村里环境不是特别好,我又是个新手,没有客源,那时候一年也就收入2万多块钱。”去年,陆庄改造环境,村里有了停车场、休闲广场,客人也越来越多。刘聪说,和村里一样在变化的,还有她家的民宿。“我家现在拥有20间客房,可同时容纳60人,除了住宿,还另外设有餐厅。”

刘聪的拿手菜是红烧肉和清蒸多宝鱼。“哪儿谈得上特色啊?就是我自己做的家常菜。”听到客人夸奖,刘聪觉得怪不好意思。“我也没学过做饭,就是个‘二把刀’,没别的能耐,但我一直当游客是自家人,咱自家人吃自家饭,住在这儿就是自家的感觉!”晚上,酒足饭饱的游客可以在附近的广场跳舞、打球、唱歌,“这两年具体接待的人数我没有统计过,但能肯定,绝对一年比一年人多。”

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旅馆延期开放,游客减少,刘聪利用这段时间,为民宿改造出一个休闲区,可以供游客喝茶、看书、下棋。这些年,刘聪和住在这里的游客都处成了朋友,有的游客甚至记着她的生日,每年准时送上祝福。“其实只要真心对待每一位游客,他们都会和你成为朋友的。不用刻意宣传,每一位游客都在给我们做宣传。”

一只渔船停在广场入口处,黑黄色的麻绳凝聚着陆庄村村民的力量,沧桑的船板铭刻着他们一路走来的坚定与执着。这座平米的海洋文化广场,将传统渔家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相结合,无论是鱼形挡石,还是茅草休闲亭;无论是船型座椅,还是海星形状的绿地;无论是画着鱼群的小路,还是挂在茅草亭上的木质鱼干,目之所及,无一不在展示这里的渔文化。

海浪、渔船、海鸥……充满海洋元素的墙体彩绘,讲述着小渔村当年的故事,鱼漂、贝壳风铃、坠网石……巧妙的渔家悬挂装饰,还原了小渔村静谧的美好。从当年“灰头土脸”到如今“可甜可咸”,小渔村陆庄造就的惊喜又何止这些?

别走,再等等。当黑夜拉开帷幕,陆庄夜市该开场了……

来源:秦皇岛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8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