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

四史学习教育这两位崇明人的革命故事你

发布时间:2023/3/12 16:23:03   
北京专科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
    

石允福(-)三星海星村(今三星镇纯阳村)人,中共党员,曾任中共地下党联络员,革命期间提供自己家宅作为中共区政府秘密办公地点。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石允福带领全家在崇明西部侦测敌情、收集传递情报、照顾受伤干部,为中共在崇明的工作开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石信斋(-)石允福之子,三星海星村(今三星镇纯阳村)人,任新四军崇启海常备3旅6团班长。年,在江苏海门桃源镇与敌作战中不幸牺牲。

石雅菊,年生,崇明三星镇纯阳村人,石允福的孙女,石信斋的侄女,中共党员,本次故事的讲述者。

我爷爷石允福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民国时期,来自官僚地主的剥削严重,爷爷和其他的农民一样对剥削逆来顺受,这使地主们变本加厉。

上世纪二十年代,一次罕见的大潮汛让崇明西部的农民颗粒无收,但是地主们却不管农民死活,仍然坚持“荒不减,熟不拖”的做法。最后西沙田革命爆发,爷爷也加入了这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最后以地主的妥协告终。而爷爷经历了这次伟大革命之后,受到极大鼓舞,也意识到农民运动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

“田革命”遗址

年,中共崇明工委书记陈国权与代理二区区长钱伯荪带领干部到二区(崇明西部)开展工作。?当时崇明已经沦陷,日寇在崇明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这样的环境下,老百姓们的眼中根本看不到希望。然而,在一次和中共革命干部的偶然接触中,爷爷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理念,爷爷深受鼓舞,决定让出自家老宅作为中共区政府的秘密办公地点,并且动员全家为党的地下工作提供帮助。

爷爷共有6个孩子,他让孩子们前往庙镇、草棚镇等西部重点镇区为中共地下党侦测敌情、收集情报。而他本人则以走街串巷卖鸡蛋作为掩护,来往于秘密联络点,为隐藏在暗处的革命干部递送信件、传递情报。

因为爷爷一次一次地舍命相助,他的事迹也渐渐在党的革命干部间流传。许多革命干部因躲避追捕常借宿爷爷家,爷爷奶奶待他们亲如子侄,烧水煮饭,洗衣做鞋,关心备至。按照当时崇明的风俗,请医登宅替外人诊治是极为不吉利的事,但是爷爷置之不顾,多次为患病受伤的干部求医买药。因此,当时崇明西部的党员干部们都经常用崇明话亲切地称呼爷爷奶奶为寄爷、寄娘。

年,抗日战争的总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爷爷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主动提出让我大伯石信斋加入党的革命武装。我大伯石信斋在革命干部熏陶下,也成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草棚镇,大伯多次带领弟弟妹妹帮助中共地下党侦测敌军动向,递送关键情报。在得知爷爷希望他加入党的军队为国效力时,二话没说就同意了。爷爷送别大伯时,流着泪嘱咐道:“千万别辜负党的信任。”大伯最后用他的行动作出了回答。

大伯起初加入了中共组织的“崇明县民众抗日自卫总队”任班长。“崇总”在中共江苏省委和县工委的领导下,英勇作战,屡创日伪,实力和影响也日益扩大,终于引来日伪军的报复。

年7月,日军调集上海等地的兵力对崇明进行大规模扫荡。为保存抗日武装力量,中共江苏省委江北特委指示“崇总”北渡苏中,接应新四军东进。此后,大伯所在“崇总”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崇启海常备旅,这支部队也成为了新四军作战序列中的一支劲旅。

年,在海门桃园镇,大伯的队伍被数倍于己的敌军围困。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大伯决定死战不降。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大伯带领班上全部10名战士作出了最后的冲锋,最终以身殉国。

崇启海常备旅旧址

在解放后,大伯的一个堂兄弟将其遗骨带回了故乡安葬。父亲说,在大伯遗骨回乡的那一天,一生坚强的爷爷仿佛回到了送大伯参军的那一天,他一整天都蹲在屋檐下,泣不成声。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爷爷被选为乡农会主任,他没有忘记他奋斗的初心,从不居功自傲,一直安心农村,为发展家乡农业生产辛勤劳作。年,爷爷病逝,卒年79岁。

在爷爷和大伯的影响下,包括我在内,我的父亲、叔叔、姑姑、堂表兄弟几乎都是党员。红色的基因早已流入了我们家族的血液。爷爷在大伯临走时,说的那句“千万别辜负党的信任”也成为我行为处事的准则。

资料:崇明三星

编辑:毋晓菲

    

上观号作者:上海崇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6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