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星 >> 海星的天敌 >> 蒋介石当年为何选择撤退到台湾最后带走了多
解放战争进入年底的时候,随着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结束,我军在气势上已经完全占了上风,此时,蒋介石也已经在盘算“迁都”一事。
国民党撤退前夕的上海当时,国民党内部对于撤退,有3种方案:
1、撤退到大西南的川渝一带,就像当年迁都重庆一样,建立以西昌为中心的大西南根据地,利用西高东下的地理优势,居高临下,企图日后反攻;
2、撤退到海南岛,以此为中心,加上东南沿海地区,作为最后顽抗的阵地;
3、撤退到台湾岛;
当时绝大多数人主张第1种方案,认为有经验在先,且便于日后“反攻”,但是最终蒋介石选择了第3种方案。
当时力挺第3种方案的,是一个历史、地理学家,名叫张其昀。
这个张其昀不是一般人,他是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亲自举荐的人才,同时又是蒋介石的宁波同乡,又是专家学者,人称其“陈布雷第二”,蒋介石对其非常信任。
蒋介石与张其昀当时张其昀提出第3种方案的“优势”主要有3个:
1、台湾气候湿润,适于农作物生长,岛上的物产资源丰富,粮食储备能够满足万撤退官兵及家属的需求;
2、台湾岛与大陆之间有一条多公里的“天堑”——台湾海峡,因为当时我军尚没有空军和海军,所以张其昀表示,台湾岛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3、台湾岛自从年被日本人侵占了之后,岛内经济基本与大陆隔离,自成一体,交通相对便利,工业上有日本殖民者留下的基础,因此发展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客观上讲,张其昀说的句句都是“实话”,蒋介石没有反对的理由。
同时,蒋介石在此之前,于年10月21日,台湾“回归”一周年的时候,就曾与宋美龄到台湾“视察”过,而且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因此蒋介石最终选择了撤退台湾岛。
年底,国民党就开始了撤退台湾岛的计划,他们最先瞄准的,是大陆的“金银珠宝”。
对蒋介石而言,国库的黄金就是其日后立足台湾、“另起炉灶”的本钱,所以必须早做准备。
年11月底,蒋介石密令财政部长俞鸿钧,要求他在一周内,将国库的一半黄金运到台湾,之后于年12月1日,海军舰艇“海星号”等军舰,就带着万两黄金、万枚银元,悄无声息地驶向了台湾基隆港。
运往台湾的银锭在等待装船但就像中国一句老话说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蒋介石秘密偷运黄金的行为,还是被“曝光”了出来。
年12月3日,先是美国路透社发布新闻:“国民政府央行偷运黄金”,很快香港的报纸期刊,也陆续转载,引起全国上下轩然大波。
本来已经贬值上百倍的“金圆券”,更加好似雪崩一般地狂贬,人们争先恐后要求兑换出手中的金圆券,抢夺黄金。
年12月24日,等待兑换黄金的人们情绪完全失控,为了挤进银行,他们相互挤压、冲撞、踩踏,最终酿成了7死50伤的“黄金挤兑惨案”。
黄金挤兑惨案但与此同时,蒋介石丝毫没有放弃偷运黄金的行动,年1月1日,又是50万两黄金被秘密送往了台湾。
年1月20日,海军几艘舰艇又带着90万两黄金、万枚银元以及万美元,离开上海外滩码头,驶向了遥远的台湾。
经过几次抢运之后,国库原有的多万两黄金,已经基本上被搬空了,仅存20万两左右。
存放于台湾“国库”的黄金所有这些黄金,都是国民政府从老百姓那里搜刮来的血汗钱,就像蒋经国自己说的那样,“每一个铜钱敲开来都是血”。
蒋介石带着万官兵、政客及家属撤退到台湾后,用着大陆百姓的血汗钱,给国民党士兵发军饷、开展所谓的经济发展计划。
事到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初被蒋介石偷运走的几百万两黄金,依然没有用完。
据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揭开大陆黄金运台真相的《黄金秘档——年大陆黄金运台始末》作者吴兴镛曾经表示:
“目前台湾央行在新北市新店文园金库的藏金,其中还有万两就是当初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