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星 >> 海星的天敌 >> 史上最奇葩的海鲜,不止样式奇特,名字你都
对于吃货一枚的小编来说,青岛,真的是一座吃货的天堂。这里盛产海参、扇贝、鲍鱼、海螺、梭蟹、鲅鱼、琵琶虾、大对虾等等。这些营养又鲜美的海鲜,绝对是青岛人的最爱。史上最“奇葩”的海鲜,不止长得样式奇特,名字你都没有听过!鲎长相奇特的一种海鲜,不过小编确实没看出来,这货哪里能吃。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海鲜是全球唯一的蓝血生物。血液富含铜呈蓝色。医用价值极高,血液可以制出凝血剂,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被命名为鲎试剂长相奇特的一种海鲜,不过小编确实没看出来,这货哪里能吃。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海鲜是全球唯一的蓝血生物。血液富含铜呈蓝色。医用价值极高,血液可以制出凝血剂,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被命名为鲎试剂。史上最奇葩的海鲜,不止样式奇特,名字你都不一定听过!
海葵
对于百毒不侵的吃货而言,真的什么都敢吃,实在是不挑。尽管辣烧海葵也是道美味的菜肴,但是看到本体真是一点都不好了,尤其海葵的触手上含有特殊的刺细胞,能释放毒素......(触手,啧啧啧……)
海葵(学名:Actiniaria)是一种长在水中的食肉动物,属于刺胞动物,六放珊瑚亚纲的一目,是一种构造非常简单的动物,没有中枢信息处理机构,也就是说它连最低级的大脑基础也不具备。虽然海葵看上去很像花朵,但其实是捕食性动物,它的几十条触手上都有一种特殊的刺细胞,能释放毒素。海葵多数不移动,有的偶尔爬动,或以翻慢筋斗方式移动。有些属(如Edwardsia属、滨海葵属〔Halcampa〕、Peachia属)无基盘,深埋於泥沙内,仅露出口和触手。幻海葵属(Minyas)在近海面处浮动,口端朝下。海葵无骨骼,但能分泌角质外膜。有的能分泌黏液,周围黏满沙粒、贝壳或其他物体。触手的刺丝囊麻痹鱼等动物。有的只吃微生物。
它们争斗的主要目的是争夺生存空间。有的海葵如直径有15厘米的连珠状大海葵,能捕食海星。据观察,当猎物接近时,它会突然用触手拥抱猎物,并同时向其射出数百到数千个刺胞,很快将其杀死。海与星等大的其他猎物,海葵也能很快将其置于死地。
石蜐
大型的有柄蔓足类,雌雄同体。小编是不知道这么个长得像龟脚的海鲜是怎么个吃法......听说肉质鲜美。有着一切海鲜该有的香甜,就是长得有点令人为难......
雌雄同体。为大型的有柄蔓足类。体分头状部和柄部。一般个体头状部宽约30mm,高22mm,呈淡黄绿色,由8块大的主要壳板组成;包括最短小的吻板1块,其次为基部宽大、呈斜三角形的楯板2块,其后为单个最高的峰背板2块,位于体侧有狭长等腰三角形的上侧板2块,最后为单个的峰板1块,以及基部一排具有约24片小型壳板所组成。每壳板的表面均有明显的生长线;小壳板片数可随个体而增减。柄部长、宽各约30mm,黄褐色,肉质柔软可食,外表被有排列紧密的细小石灰质鳞片。全体以腹面向上,头部形成外套以包体部,触角退化,口器有大颚1对,小颚2对,并具能卷曲的蔓状双肢型胸肢6对。
赤魟
被它的外表戳中萌点,还有一个别名,叫黄貂鱼。需要注意的是尾前部背面有锯齿状硬棘一枚,棘基部有毒腺,被蛰后会引起剧烈疼痛。做法适合烧烤。赤魟(Dasyatisakajei)属软骨鱼纲,下孔总目,燕魟目,魟科,魟属。是沿海一带常见鱼类,有的地方称黄鲼、黄鲂,舟山沿海渔民称黄花。此鱼体盘上、下平扁,尾部细长如鞭,尾前部背面有锯齿状硬棘一枚,棘基部有毒腺,被蜇后引起剧烈肿痛,因此垂钓者必须特别提防。
赤魟常居住于底质为泥沙的深潭中,多在夜间活动,主要以小鱼、小虾及软体动物为食。常栖息在湄公河沿岸、东南亚地区,栖息水深为5~米。栖息于近海泥底质海域。以底栖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等为食。尾部具毒棘,易伤人。卵胎生,最多可一次生10尾小魟。赤魟亦是可卵胎生的鱼类,春季交配,秋季产卵,每产7、8个,母鱼有护仔现象。黄貂鱼每次最多同时孕育13条小生命。母黄貂鱼在交配后,可将异性精液在体内储藏数年之久,并在需要的时候才“自我受孕”。
赤魟除食用外,还有一定药用价值。其肉性味甘、咸平,无毒,有补气之功效。用其熬油,主治小儿疳积。尾毒的毒液是一种氨基酸和多肽类的蛋白质,其药性咸、寒,有小毒,对于中枢神经和心脏具有一定的效应,有清热消炎、化结、除症之功效。尾刺研末入药,对治疗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炎、咽喉炎、疟疾、牙痛、魟鱼尾刺刺伤均有一定疗效。其肝除作为制作鱼肝油的原料外,煮食后能治夜盲症。
象拔蚌
其形似象鼻而得名,又名女神蛤、皇帝蚌,是富含蛋白质的营养小海鲜,一般做法是象拔蚌的虹管做成刺身配以酱油和芥末,蚌身肉可以用姜葱翻炒,而蚌肚可以和粥做成象拔蚌粥,蚌肚的口感有点像鹅肝。
象拔蚌是商业名称,其种名太平洋潜泥蛤(Panopeaabrupta),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壳长约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缩入壳内;体重连壳可达3.6千克。象拔蚌因其又大又多肉虹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象拔蚌”。是蛤属的大型贝类。象拔蚌又称海笋,属于软体动物门,是一种海产贝类,个体有大有小,栖息地因种类而异。通常其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也称为触须),这水管很像一条肥大粗壮的肉管子,当它寻觅食物时便伸展出来,形状宛如象拔一般,故得象拔蚌之美名。
食用
象拔蚌营养价值高,食疗效果好,但是由于生活于深海的沙底,捕捉时用压缩机将海底沙粒吹开,再派潜水员拾取,通常每颗重-克,捕获象拔蚌非常费人工,因此导致价格很贵。象拔蚌的出肉率高,达60%-70%,其中主要食用部位为水管肌,占总食用量的30%-35%,每克含热量81千卡、蛋白质14.4克、脂肪1.3克,具很高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