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星 >> 海星的天敌 >> 仙河派出所保平安化矛盾重服务打造群众家门
东营港公安分局仙河派出所紧紧围绕“创最平安城市,建最满意警队,推动东营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积极开展“枫桥式派出所”创建活动,全力打造旨在全面保护社区平安、积极化解邻里矛盾纠纷、热情服务辖区群众的“贴身型”警务室—海星警务室,在管理、服务等方面探索出五条触角,将其延伸到基层、厂区、海滩,延伸到辖区的角角落落,实现了全面管控。
触角一: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一流团队
俗话说得好,“钢班子才能带出铁队伍”。班子团结不团结,队伍素质强不强,直接影响一个单位的兴衰。在社区民警刘超的积极建议下,社区党支部与派出所党支部开展联合创建。所长兼任仙河镇党委副书记,警务室民警刘超兼任海星村党支部副书记,共同参与村居党务、政务、事务决策管理,将社区警务工作高度融入社区党务、政务议事日程。依托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公安力量成为社会治理的有力推手,构建“党务+警务+村务”一体化模式。
“不怕烂摊子,就怕软班子”。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带头作用。刘超和社区“两委”召集党员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制定综合措施,发动12名党员成立“海星联防队”,由民警和社区党员带队开展巡逻防范、走访宣传、治安提示。并且在“海星联防队”的示范作用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要求加入联防队,目前联防队的成员已经发展到36人。民警和社区支部一班人趁热打铁,在社区划分为3个党建网格,以党建网格辐射治安网格,发动党员积极争当网格员,逐步建立起社区支部主任主导,社区民警指导、党员充当网格员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架构。“海星联防队”成立以来,海星社区的盗窃、堵塞消防通道、路灯脱落、井盖破损等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目前,海星联防队在党员的带领带动下,服务社区居民的宗旨正在社区的方方面面开花结果。
年7月21日,“海星联防队”在入户访查时了解到海星村内有位78岁的独居老人,因年老体弱、腿脚不便,老人一直没去派出所办理二代身份证。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联防队成员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联防队民警刘超。民警刘超高度重视并为其开辟“绿色通道”,专程上门为老人办理身份证。以党员为主体的“海星联防队”通过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小事进一步巩固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地位。
触角二:创新驻村辅警制度,全面维护社区平安
针对海星村点多、面广、线长的实际和辖区治安形势特点,仙河派出所于年7月在海星村全面实行“驻村辅警制度”,选派辅警孙强深入走进海星村。辅警孙强在海星村24小时值守,与村民同吃同住同交流。同时选派4名警务助理、为驻村辅警、警务助理配发手机,通过自主研发的“3D海星”实时人口管理系统APP采集终端,将房、人、车、物等信息全部录入系统,直观、立体展示各类基础信息。驻村辅警、警务助理在日常生活、生产作业、家常里短中排查涉稳苗头、查找治安隐患、发现破案线索,并及时通过警务助理APP推送给民警。今年以来,采集各类信息7万余条,其中新增登记暂住人口余人,辖区农村未发生重大恶性案件及“盗抢”类案件,治安案件同比下降65%。
驻村辅警制度推行以来,驻村辅警为尽快熟悉辖区情况,上岗以来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里治安状况,排查安全隐患,做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驻村辅警在维护社区治安的效果也立竿见影。年7月16日,海星警务室驻村辅警在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时,发现一住户经常在半夜开车回家,有时还会闻到一阵阵的汽油味。驻村辅警孙强依托在村民中树立的良好信任关系从附近的邻居了解到,车主马某没有正当职业和稳定的经济收入,但是家中却有3辆价值10万余元的轿车。此情况立即引起了驻村辅警小宋和警务助理人员的高度怀疑,并且及时将情况反馈给民警刘超。为防止打草惊蛇,刘超通知驻村辅警、警务助理日常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