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

难道物质越丰富就越幸福吗

发布时间:2022/8/13 17:47:25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170393.html

难道物质越丰富就越幸福吗?

海星随笔

Lessismore.少即多

1

上个周末原计划去博物馆泡上一整天,但突遇气温下降,不得已,只能使原计划泡汤。

正好需要找出十多年前的证明文件。但翻遍所有可能“藏匿”的地方,还是没找到。忽然觉得,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的任务是清理物品,而不是使之增加。道理其实很简单:Lessismore(少即多)。

德国著名建筑大师凡德罗

Lessismore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著名建筑大师凡德罗说过的一句话,是一种提倡简单、反对过度装饰的设计理念,因为简单的东西往往能够带给人们更多享受。

当然,这句话还颇有一定的哲学意义,与辩证观点有点接近。比如说,不用过多的吹嘘,方可赢得他人的尊重;不过分贪吃,方可享受更多的美食等等。

山下英子和她的《断舍离》

很多年前,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出版过一本如何管理家庭杂物的书,叫《断舍离》。她指出,我们身边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舍不得”、“好可惜”,身边的杂物越堆越多;

因为想着“总有一天会用到的”,始终摆脱不了那些多余的东西;

因为对物质有一种依恋,因此总是不断地买新东西;

因为觉得收拾“很麻烦”,于是家里的东西越攒越多……

作者从瑜伽“断行、舍行、离行”的人生哲学获得灵感,创造出了一套“断舍离”整理术,即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来改善生活环境:

“断”,就是不买、不收那些不需要的东西;

“舍”,就是处理掉那些不怎么用得上的物品;

“离”,就是舍弃对物品的迷恋。

通过这三种方法,我们的居住环境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焕然一新。

2

这几年,我和家人也在努力践行《断舍离》提倡的理念,能不买的尽量不买,不太需要的尽量不接收。

每次出去购物,商家给购物纸袋,我们会婉言谢绝,购物前尽量带上布袋,商品能合并的尽量合并。

与此同时,家里尽量减少艺术品和摆设,或者将它们送给亲戚朋友,或者收起来放在地下室,过段时间再轮换摆放。

人们都希望地下室越大越好。不过,多数情况下,物品一旦进入地下室,真的就变成可有可无了。

太太几年前关闭了她办的小型幼儿园,把幼儿园的课桌椅、柜子以及儿童学具、玩具、生活用品、绘本等物品堆满了地下室,一直堆到了门口。后来,她将这些幼儿园用品免费捐赠给了河北围场满族自治县的一家农村幼儿园。

太太将自办的幼儿园教学和生活用品全部免费捐赠给河北山区乡村幼儿园

不过,在那些幼儿园物品暂居地下室的那几个月,我们因进不去而未踏入地下室半步。因为进不去,地下室的东西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离开它们,我们的生活并未受到实质性影响。

有些不需要的物品,要么送人,要么就扔掉。当然,若有人需要,送人还是较好的选择。英语中有句俗话:Oneman’strashisanotherman’streasure.(一个人的垃圾会是另一个人的宝物。)

垃圾与宝物

西方有些家庭会在周末打开车库,将那些不需要的(有时甚至是比较好的)物品摆出来,捐给或贱卖给那些需要的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garagesale(车库外旧货销售),又叫yardsale(庭院旧货销售)。

西方国家开设的跳蚤市场(fleamarket)也是基于相同的理念。这也是改革开放前后国人到西方国家时常常光顾的地方。

fleamarket(跳蚤市场)

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那么“无私”和“高尚”,将不需要的物品免费赠送给别人。但在商品社会,完全可以遵循互利原则,在指定的地点贱卖自己不需要的物品,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garagesale(车库外旧货销售)

3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舍不得扔东西,有时是源于家庭环境和个人成长经历,拮据的家庭生活便是原因之一。

在改革开放前那些“全民皆穷”的日子里,心灵手巧的母亲舍不得丢弃那些做衣服裁剪下来的碎布片,于是用缝纫机将这些碎布片拼起来,做出非常漂亮的小枕套、婴儿围兜、袖套等等。

那时家里空间有限,母亲只能见缝插针地放置这些碎布片,因而得到了父亲所授予的“废旧物品收购站经理”的光荣称号。

舍不得扔东西的原因,有时是对物质的过度依赖。

人们的依赖感大致分为物质依赖和情感依赖两种,两者都源于对安全感的追求和对被爱的渴求,同时,两种依赖常互为依存,互为转换。

孤独、焦躁、失恋等情况往往会引起自卑和情感依赖,造成安全感的缺乏,从而使人们转向对物品的依赖;而越是对物品依赖,就有可能越感到孤独和焦虑,越感到缺乏安全感。最终,这种消极奖励(negativereward)行为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根据数据分析,女性更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因而更容易形成对物质的依赖。这首先是因为女性往往更需要心理依赖和精神慰藉。

有些女性在精神依赖缺乏的情况下,如远离父母和恋人,缺少闺蜜和知心朋友,事业、爱情和家庭不顺等等,容易对物质产生强烈的依赖,对物品的质量、特别是数量产生更高的追求。

置身于众多物品之中,往往会感到心理的满足和充实,感到自身环境的安全。

“重现世,轻玄想”

对物质的过度依赖,有时还跟民族性格有关。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多”往往是值得提倡的一种理念,成语“多多益善”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这样的理念。

此外,中国人自古重物质高于重精神。唯物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在我们的意识形态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因为它与传统文化中“重现世轻玄想”,即“物质高于精神”的观点极为吻合。

这种文化环境自然产生不了超越的宗教信仰,自然是对物质的崇拜胜过对超越现世的神的崇拜。这也是当下物质崇拜盛行、腐败屡禁不止的现象在文化上的深层原因。

4

“断舍离”除了可扩大起居和生活空间,更可改善心灵环境,让我们做到由外到内地轻松生活。

数年前,我的工作压力很大,任务繁重,因此,桌上往往堆满了各种文件,抽屉里也乱七八糟。

一位朋友曾告诉我:桌面乱,意味着生活浮躁,心绪不宁,说重了,意味着精神居无定所。事后仔细一想,颇有道理。

于是,我便按照他的建议,从整理办公桌开始,继而整理柜子和电脑里的文件夹。这样一来,不光办公桌清爽洁净,文件材料排列整齐,我的心情更是格外舒缓轻松,处理事情井井有条。

因此,整理房间就是整理心情。

整理办公桌就是整理心情

我酷爱读书,对优秀书籍也是爱不释手,长期养成了买书的习惯。家里虽无高档陈设,但在书籍上的投资是一定不能少的:16㎡的书房已难以存放所有书籍,书架上的书多为两层排列。

我之所以对拥有书籍如痴如醉,主要还是因为社区图书馆未能发展起来,去公立图书馆借书,光路途就要消耗半天时间。我的目前是要将书房打造成充满自己感兴趣书籍的个人阅览室。

然而,我若只是为装点门面,或不像现在这样每天坚持读书写作,不也是一种物质“贪欲”吗?

当我回忆起10年前自己所做的一些事情,有时就会嘲笑自己的愚蠢和幼稚。因此,我有个观点:应常用10年后、甚至是20年、30年后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

若我们弥留之际再回过头来看看今天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不也一样会嘲笑自己的可笑与幼稚吗?难道还要传给子女?

大约十年前,我最敬爱的语言学导师去世了。几年后的教师节,我和太太一如既往地去看望师母,没想到她也随导师而去。让我心如刀绞的不仅是导师和师母的仙逝,还有那一屋子宝贵的精神财富:据装修工人说,子女将导师满屋子的书籍当废品给卖了。

那句英语谚语也许该反过来说:Oneman’streasureisanotherman’strash.(一个人的宝物会是另一个人的垃圾。)

Oneman’streasureisanotherman’strash.一个人的宝物会是另一个人的垃圾

想到这里,我最大的愿望也许就是: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将我所有的书籍捐给那些有精神需求的人们。

换个角度来思考,我们身后留下的东西越多,给后代增添的麻烦可能就越多,因为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去处理储存在地下室的那些“宝物”。

既如此,何不现在就轻装上路呢?

轻装上路

(注:多数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03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