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星 >> 海星的形状 >> 巨型病毒是如何释放DNA物质感染细胞的
来源:新浪科技
图中显微镜呈现图邦病毒打开星门感染一只阿米巴原虫。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结合多项技术研究巨型病毒如何释放它们的DNA,渗透并感染细胞组织。
巨型病毒是指比普遍感冒病毒体型大10倍以上的病毒,它们会渗透到细胞中,通过一种叫做“星门(stargate)”的特殊组织释放自己的DNA。现在最新详细的图像揭晓了巨型病毒星门如何打开,以及实现病毒感染细胞组织的过程。
病毒无论大小,都缺乏复制其DNA所需的机制,病毒微生物本质上就是一卷卷遗传物质塞入一个密封衣壳中,为了生存下来,病毒必须潜入宿主细胞,破坏其内部机制,并建立一个病毒工厂生产新的病毒。巨型病毒有一个特殊的感染通道——星门。
星门的外型像长有5条腿的伸展海星,它位于病毒表面,在其生命周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封闭状态。一旦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病毒星门的每条腿都会“解压”,使得病毒遗传物质通过星门释放出来。目前,该项研究报告发表在5月8日出版的《细胞》杂志上,最新研究表明,病毒星门开启是对酸度、盐度和高温环境条件的反应。
神秘病毒体积比普通感冒病毒大10倍
科学家是近些年才开始了解这些巨型病毒,据《科学》杂志报道,首次描述巨型病毒是年。在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巨型病毒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采集的水样中分离出来的,当时科学家未仔细检查这些病毒的遗传密码。在收集的时候,他们还无法肯定它们一定是病毒,因为它们的体积很大,其直径超过纳米,比普通的感冒病毒大10倍。
最终在科学家发现它们10年之后才确定这是巨型病毒,当鉴别技术成熟后,研究人员采集分析该病毒样本,发现它们缺乏核糖核酸RNA,这是一种关键分子,允许细菌构建自己的蛋白质,而病毒则无法独自完成。
由于最初发现的巨型病毒是在西伯利亚融化的永久冻土层、南极海洋深处以及高碱性湖泊等极端环境,因此科学家发现这些病毒多数情况下是感染阿米巴原虫和浮游生物,但是实验室研究表明它们能够感染动物细胞,包括啮齿类动物和人类细胞。但迄今并没有相关证据表明巨型病毒与人类疾病存在直接联系。
例如外型像20面骰子的巨型病毒,其中包括:拟菌病毒、南极病毒、桑巴病毒和图邦病毒(Tupanvirus)。这些病毒的结构和外壳非常复杂,在病毒领域中未曾发现,病毒表面的星门组织尤其吸引科学家,因为它的结构非常漂亮,并且呈对称结构,之前未发现较小病毒存在此类结构。但在此之前如何刺激巨型病毒打开星门仍是一个未解谜团。
打开星门
研究小组发现有3种情况导致了巨型病毒的星门开启:低pH值、高盐浓度和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条件。
在星门打开之前,巨型病毒会在一个叫做“吞噬作用”的过程被细胞吞噬,当流感病毒等小型病毒将它们的脂肪膜和感染细胞融合在一起时,巨型病毒的整个外壳被吞噬,从而渗透至细胞中。
一旦进入细胞中,巨型病毒就会打开它们的星门,释放出具有传染性的“种子”,这是从质粒载体下载的完整结构,或者说这是病毒DNA环状结构,巨型病毒将进入细胞质、蛋白质水溶液、或者包含真核细胞器的盐水溶液,该过程将使细胞引发感染。
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将受感染的细胞切成薄片,并研究其中的成分来分析病毒如何感染细胞,除非人们碰巧捕捉到星门开启的“瞬间快照”,否则切片拍摄技术很难识别病毒感染细胞的过程。
为了克服这个障碍,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策略来触发细胞外巨型病毒感染过程,并对该过程的每一阶段进行拍摄成像。
分离出巨型病毒之后,研究小组对每个病毒样本进行不同的化学分析和环境处理,试图模拟可能在细胞内发生感染的条件。例如:病毒被细胞吞噬后,它们会位于一个叫做液泡的细胞膜泡,液泡呈酸性(低pH值)。
之后研究小组将处理后的巨型病毒放置在低温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该显微镜通过样本传输负电荷粒子束来捕捉原子分辨率图像,他们还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本进行扫描,从而获得病毒表面的详细图像。
研究小组发现有3种情况导致了巨型病毒的星门开启:低pH值、高盐浓度和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条件。
在隔离状态下,低pH值或者高盐浓度条件能促使巨型病毒开启星门,但并未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极高温条件可促使星门完全开启,但在细胞真实生存条件下不太可能达到沸点温度,更有可能的是,高温条件模拟了宿主环境中发生的其他影响,例如:某种特定酶的存在。
在许多情况下,巨型病毒会拒绝打开它们的星门,然而,一旦研究人员掌握了“正确钥匙”,星门就会被完美地打开,这就像一粒坚硬的种子在水中发芽一样。在之前的实验室工作中,我们预测低pH值和高盐浓度溶液条件下会导致星门打开。
仍有许多谜团未揭晓
通过技术方式开启星门之后,研究小组继续研究蛋白质和遗传物质如何从病毒中释放出来,他们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