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星 >> 海星的形状 >> 胶州湾蛤蜊不仅要躲海星还要避泥蚂允
记者高雅洁
日前,青岛胶州湾海域贝类养殖区内海星激增,并出现一定数量的“泥蚂”(经氏壳蛞蝓),这两者都捕食蛤蜊、牡蛎等养殖贝类。记者从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获悉,为减少养殖户损失,自7月1日起,允许养殖户在胶州湾划定区域,采用地笼网和底拖网对海星和“泥蚂”进行全面清理。
6月中旬,青岛市胶州湾红石崖、营海、红岛、流亭等海域贝类养殖区内海星增多,并出现一定数量的“泥蚂”,两者都可捕食蛤蜊、牡蛎等养殖贝类,造成渔民经济损失。
据了解,“泥蚂”学名为经氏壳蛞蝓,为壳蛞蝓科壳蛞蝓属动物,外观乳白色,呈卵圆—方形、半透明状,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等海域。“泥蚂”生长速度较快,腹腔内牙齿发达,捕食蛤蜊、牡蛎等。但该种生物易引起人体过敏,所以不能食用。
7月4日,记者从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了解到,针对此情况市海洋发展局已邀请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等专家,先后到西海岸新区红石崖街道、胶州市营海镇、城阳区红岛街道实地调研及出海潜水采样调查。经查,红石崖养殖区海星密度为10-15只/平方米,胶州湾中南部养殖区海星密度为1.7只/平方米,其余养殖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海星分布,且海星规格较小,腕长5cm以下的占88%,不具有经济价值。根据专家意见,经研判,当前海星已对胶州湾贝类养殖生产造成危害且有蔓延趋势,需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与去年相比,目前青岛胶州湾海星暴发的规模较小。并且,与去年同期海星在胶州湾东部集聚分布不同,今年海星扎堆胶州湾西部的红石崖养殖区。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在对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海星分布进行摸底统计后,划定了海星处置区域。并经请示省农业农村厅,决定自7月1日起,在胶州湾划定区域,允许养殖户采用地笼网(清理海星)和底拖网(清理海星和经氏壳蛞蝓)的作业方式,对海星和“泥蚂”进行全面清理。其中,底拖网放开时间为7月1日至20日,地笼网放开时间为7月1日至31日。底拖网作业船只限定为养殖渔船,地笼网在处置工作结束后统一收缴销毁。
在海星捕捞作业期间,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将采取岸巡和海巡等手段,严厉打击和查处以清理海星为名从事违规捕捞的行为。同时,同步开展跟踪调查,实时掌握胶州湾海星数量变化情况,在综合专家意见基础上,及时调整处置措施。下一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将组织相关专家加强对海星发生机理的研究,建立海星暴发预警体系,进一步保障胶州湾贝类养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