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

重磅深圳港将试点自由贸易港,还将探索建

发布时间:2023/5/2 22:04:05   

作为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在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深圳港要怎么做?

记者6月20日从新一期政府公报获悉,《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深圳港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提出“将深圳港打造成为绿色智慧的全球枢纽港,与香港港共建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利用3年左右时间,夯实港航基础设施,完善集疏运体系,推进港口绿色化、智慧化,加快航运服务业集聚,到年底初步建立自由贸易港。

《若干意见》在促进港口协同发展、夯实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绿色平安港口、实施智慧港口建设、促进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并对重点任务、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分工,明确完成时限。

开展自由贸易港试点,探索建设深港组合港

深圳港是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口,也是深圳加快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打造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开放先行区的重要支撑。

聚焦自由贸易港建设,深圳将创新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深圳港开展有关自由贸易港试点工作,并根据国家授权实行集约管理体制,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港区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在东、西部港区实施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最大限度简化通关程序,大幅提升港口国际竞争力。

促进湾区港口协同发展,深圳将创新深港港口快速通关模式,开展“深港自贸通”试点,形成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与香港间的直通物流大通道;探索建设深港组合港,实现两地港口物流服务一体化。同时,进一步强化深圳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港口的业务联系,重点推进中山、东莞到深圳多式联运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试点改革,逐步推进大湾区港口通关一体化。

推进高效通关,打造生鲜进口快速通关渠道

通关效率高不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贸易成本。深圳港是外贸型大港,发展国际中转业务是其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通关效率成为国际中转业务竞争的核心要素。

以新模式推动通关再提速。要实现压缩货物通关时间1/3的目标,深圳将实施智慧港口示范工程,积极推进中国(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推行“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新模式,全面推进“一站式作业”;推动检验检疫企业备案与商事备案“多证合一”,推广“区港一体化”和“预通关”模式;推进“智检口岸”平台建设,分步推进境内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信息互换互认工作。同时,推进全国首创跨境电商生鲜进口关检联合作业改革试点,打造生鲜进口快速通关渠道。

停征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加大政策资金支持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生命力。《若干意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如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停征出入境检验检疫费、下调检疫处理收费,进一步降低企业进出口货物查验比例和通关环节制度性成本。深圳还将试点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承担招录协查辅助人员等服务费用,优化通关服务,构建“速度最快、费用最低、设施最好、服务最优”国际一流口岸。

在减费降本的同时,深圳将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在政府引导基金框架下研究设立深圳港航发展产业子基金,重点资助绿色集疏运体系类项目,扶持国际班轮公司、国际货运代理等国际航运类项目,支持包括邮轮航线、邮轮旅客和水上客运航线等运营类项目。

附《意见》全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深圳港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深府〔〕4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市有关单位:

深圳港是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枢纽,是深圳加快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打造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开放先行区的重要支撑。为加快深圳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2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81号)精神,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放眼全球市场,致力改革创新,以提升港航业发展质量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按照协同化布局、集约化建设、智慧化管理要求,整合港口资源,提升服务品质,促进联动发展,携手共建国际航运中心,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面向全球,开放创新。发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制度创新优势,优化监管模式,打破行政壁垒,努力将深圳港打造成为自由贸易港。积极对接全球贸易规则与投资规则,鼓励业态创新、技术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聚集高端航运要素。

区域协调,共享共赢。优化港口布局,统筹港口规划,补齐集疏运短板,降低物流成本。构建协调推进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促进区域内各港口合理分工、协同发展,推动公共资源共享共用,互利共赢。

绿色低碳,港城和谐。以加快构建集约、清洁、绿色港口为任务,以增加效能、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为重点,共同推进大湾区港口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港城分离的低碳化集疏运体系,实现港以城兴、城以港荣、港城协调、联动发展。

(三)发展目标。

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将深圳港打造成为绿色智慧的全球枢纽港,与香港港共建国际航运中心,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利用3年左右时间,夯实港航基础设施,完善集疏运体系,推进港口绿色化、智慧化,加快航运服务业集聚,深化交流合作,改善营商环境,巩固深圳港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优势地位。到年底,水水中转和海铁联运占比不低于26%,公路集疏运比例下降5%。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压缩货物通关时间1/3,初步建立自由贸易港。

二、打造高标准开放平台,促进湾区港口协同发展

实施自由贸易港战略,加强对深圳自由贸易港建设、大湾区港航合作发展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深圳自由贸易港建设方案。加快建设深港组合港,促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体系,推动建立深圳国际港口链,将深圳港打造成为自由贸易港及“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

(四)打造自由贸易港。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在现有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基础上,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创新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深圳港开展有关自由贸易港试点工作。根据国家授权实行集约管理体制,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依托信息化监管手段,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港区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在东、西部港区实施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最大限度简化通关程序,研究扩大特殊监管区覆盖范围,大幅提升港口国际竞争力。

(五)建设深港组合港。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为平台,创新深港港口快速通关模式,开展“深港自贸通”试点,形成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与香港间的直通物流大通道,探索建设深港组合港,实现两地港口物流服务一体化。进一步加强与香港深度对接与融合,实现港航政策和标准全面对接,优化粤港分界线引航服务,深化深港港航分工协作,延伸深港港航合作价值链,提升深圳港航增值服务能力,推进深港在货物和服务贸易、现代航运服务业及“走出去”等方面进行更紧密合作,建设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国际航运中心。

(六)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体系。强化深圳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港口的业务联系,鼓励深圳企业通过技术、资金等多种方式,强化与虎门、中山、顺德、惠州、汕头、汕尾、湛江等港口的合作,构建以深港组合港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体系。筹备组合港体系联席会议,促进港口业务合作,推进信息一体化。优化水运转关业务通关模式,落实“一船多式”操作,实现不同通关模式的外贸货物可以在同一艘驳船运输。重点推进中山、东莞到深圳多式联运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试点改革,逐步推进大湾区港口通关一体化。

(七)推动建立深圳国际港口链。积极开展港口文化交流活动,提升深圳物博会、泛太平洋海运亚洲会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合作港论坛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研究筹建深圳港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港航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沿线国家和地区海员培训合作。全方位、多渠道加快深圳港全球友好港网络建设,拓展交流合作领域,鼓励港航产业“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增强深圳港“国际名港”地位,推动建立国际港口链。

三、适应船舶大型化趋势,夯实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新时期深圳港战略研究,完善港口布局,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效协调港城间的发展关系,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加快实施《深圳港总体规划》,推进深水泊位、深水航道、深水锚地的规划建设,适应船舶大型化趋势,强化全球枢纽港地位,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夯实基础。

(八)推进深水泊位规划建设。积极应对船舶大型化和航运联盟化趋势,坚持“深水深用”的岸线资源利用原则,优化调整泊位结构。推进盐田港区东作业区一期20万吨级自动化专业集装箱泊位建设,完成南山港区妈湾作业区海星码头20万吨级半自动化集装箱泊位改造,推进南山港区其它泊位升级改造。

(九)推进深水航道规划建设。加大财政对深水航道的投入力度,加快航道雷达等设施更新改造,规划建设航道水流信息智能感知系统,提升西部港区全天候通航能力。推进海洋废弃物倾倒区规划建设工作,为深圳港深水航道规划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加快西部港区出海航道疏浚拓宽工程建设,将航道有效宽度拓宽至米,航道底标高疏浚至-17.5米,满足20万吨级集装箱船的全天候满载通航。开展西部港区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满足20万吨级集装箱船全天候双向满载通航要求。

(十)推进深水锚地规划建设。规划建设深圳西部港区深水待泊和应急锚地,推动锚地外移。规划在蛇口警戒区西侧水域紧邻航道边布置1个20万吨级集装箱船应急锚地,并在孖州岛附近水域新设3个系泊浮筒。研究利用珠江口外桂山、蜘洲岛、三门、榕树头等锚地作为大型船舶防台、检疫、引航、抛锚过驳锚地,实现公共水域资源共建共享。

四、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拓展深圳港口辐射腹地

开展江海铁多式联运战略研究,积极培育大型多式联运企业,构建江海联运网络,推进海铁联运网络发展。完善珠江水系驳船集装箱运输网络,加快海铁联运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强疏港通道建设,打造覆盖粤港澳大湾区、辐射泛珠三角地区等腹地港口集疏运体系。

(十一)全面完善水上集疏运网络。实施“珠江战略”,以华南公共驳船快线为重点,加快驳船码头开发建设、驳船航线增设,力争华南公共驳船快线覆盖整个珠三角地区核心内河码头,完善珠江水系驳船集装箱运输网络。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一期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与中山港、虎门港、惠州港、汕头港等港口的水水中转合作。支持和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沿江、沿海喂给港。至年底,全港水水中转集装箱吞吐量占全港比例不低于25%。

(十二)加快海铁联运集疏运设施建设。重点加快推动平湖中心站、平盐铁路场站扩容、平盐铁路复线规划建设,提升东部港区海铁联运比例。创新西部港区海铁联运新模式,借助水路在东莞石龙发展海铁联运业务,开展平南铁路改造必要性研究。通过国际班列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形成高效集约的集疏运通道。支持和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内陆港。至年底,深圳港海铁联运集装箱数量占全港吞吐量不低于1%。

(十三)强化公路集疏运系统建设。加快疏港高快速路建设,重点推进深中通道、沿江高速二期、东部过境高速、坪盐通道等项目建设,推进盐龙大道、惠盐高速深圳段、妈湾跨海通道等疏港道路建设前期工作,形成“西进西出、东进东出”的公路疏港通道格局。加快盐田港拖车服务中心建设,规划建设拖车综合服务区,缓解港口拖车停车难问题。加强疏港公路的交通管理和执法,实现客运与货运、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分离,降低疏港交通对城市的影响。

五、建设绿色平安港口,构建和谐港产城关系

强化深圳港绿色生态发展规划设计,统筹谋划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船舶和绿色运输组织方式等重点领域建设。鼓励采用绿色运输方式,有效推进大湾区港口与船舶排放控制,同步规划建设海洋环保设施,协同推进港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打造国际绿色平安示范港。

(十四)鼓励采用绿色运输方式。采用“水水中转”“海铁联运”等运能大、能耗小、污染轻的集装箱集疏运方式,缓解交通拥堵,降低运输能耗,减少环境污染。鼓励国际班轮公司从深圳港调拨空箱到组合港和内陆港,对年度内支线(包括沿海、内河驳船)外贸集装箱在深圳港装卸量达到一定标准的运营公司给予补贴。根据年度内海铁联运班列运输集装箱量,对运营公司给予分类补贴。

(十五)推进大湾区港口与船舶排放控制。落实珠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工作,推进全港运输船舶转用低硫油。促进岸电设施建设和使用,探索建立船舶使用岸电保险机制,推动船公司签订深圳港绿色公约。加快港航物流装备和生产运营绿色化、电动化改造,推动港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引导企业使用以新能源为动力的叉车、堆高机等设备。加快LNG加注站及配套设施规划建设进度,继续推动LNG动力船舶试点应用。争取到年船舶靠泊期间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与年相比分别下降75%、20%、40%。

(十六)协同推进港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区域间危险货物运输信息交换,推进交通、海事安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危险货物运输全过程监管。携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合作,加大港口安全监管力度,完善危险货物港口建设的安全、环保、消防、职业卫生及特种设备的各项审批手续,确保港口安全生产。健全海上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资源储备,满足溢油应急功能,强化海上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开展国门生态安全示范港建设。

六、实施智慧港口示范工程,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

制定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港口服务和监管的深度融合,深化信息开放共享和业务协同。打造大湾区智慧港平台,推进港口运营管理智能化建设,推进高效港口通关模式,实现港口运作智能化、港航管理智慧化,打造国际一流智慧港。

(十七)打造智慧港平台。创新港口物流运作模式,建立全程“一单制”服务方式,完善港口智能感知和数据采集系统,探索电子运单、网上结算等互联网服务新模式。深化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应用,推广使用集装箱电子数据等基础信息交换共享标准,推进港口与铁路、水路、公路物流企业间联运信息的开放共享与互联互通。推动深圳与其他港口城市物流信息的有效对接,研究打造大湾区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十八)推进港口运营管理智能化建设。支持港口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码头前沿装卸设备、水平运输车辆、堆场装卸机械等关键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货物换装作业效率。鼓励港口企业推进自动化装卸设备、智能化流程优化与控制、管控一体化等应用,开发应用专业化码头生产智能调度系统,在盐田港区开展自动化码头试点。推广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妈湾智慧港建设工程,实现港口运作智能化和港航管理智慧化。

(十九)推进高效港口通关模式。积极推进中国(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进通关便捷化、信息化和通关一体化建设,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加大口岸设施投资力度,升级口岸通关查验设施。推行“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新模式,全面推进“一站式作业”。推动检验检疫企业备案与商事备案“多证合一”,推广“区港一体化”和“预通关”模式,推广全流程无纸化、普及移动查验终端。推进“智检口岸”平台建设,分步推进境内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信息互换互认工作,推进全国首创跨境电商生鲜进口关检联合作业改革试点,打造生鲜进口快速通关渠道。

七、促进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构建海运产业生态圈

对照国际通行规则,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线路图,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手段,提升船舶管理和航运服务水平。创新发展航运金融,打造航运服务总部经济聚集区,推动港口物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水路客运及邮轮游艇经济,建成功能齐备、服务优质、高效便捷、竞争有序的现代航运服务业体系。

(二十)创新发展航运金融。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优势,打造安全便捷的国际航运金融资金结算网络,发展特种船只、海洋工程设备等融资租赁业务,支持通过合法合规的互联网融资方式筹集航运发展资金,推动航运资产证券化。积极推动深港航运保险深度合作,吸引船运保险营运、经纪、公估、海损理算等机构入驻,错位发展海运金融保险业。以“跨境”和“交易创新”为指向,推动航运金融创新。设立落户奖,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

(二十一)打造航运服务总部经济聚集区。加强深港合作,以航运科技创新和航运要素整合为突破口,夯实港航基础服务业,吸引航运要素集聚,鼓励航运经纪、航运代理、船舶管理等航运服务企业实现规模化、高端化发展。研究筹建深圳海事法院,积极培育航运交易、运价指数、船员劳务等现代航运服务业,鼓励国际船舶注册“中国前海”“中国深圳”船籍港船队,建设深港国际船舶综合运营中心和国际海员中心,对船舶交易、登记、检验和国际海员培训等项目给予补贴,打造深圳航运服务总部经济聚集区。

(二十二)推动港口物流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现行监管模式,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国际中转集拼、进口分拨配送,形成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港口物流网络体系,打造国际供应链管理中心。加快推进盐田综合保税区二期围网建设,推动盐田综保区与盐田港区一体化发展升级。发展汽车滚装运输业务,建设国际汽车商贸中心,构建进口汽车产业链,提升进口汽车后市场创新能力。建设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云网跨境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及前海国际名酒交易中心平台,促进电商物流资源整合。

(二十三)发展水路客运及邮轮游艇经济。推进公共客运码头建设与功能提升,研究建设梅沙旅游码头和南澳口岸码头,增加水上旅游客运航线数量,对客运码头、邮轮航次及客流进行补贴,发展沿海、近海水上客运游览观光。依托太子湾邮轮母港建设,加紧构建邮轮产业体系,稳步推进中国国际邮轮游艇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整合深圳湾、大鹏湾、大梅沙、大亚湾等片区游艇公共码头岸线和陆域资源,推进公共客运码头建设,完善游艇码头边检监控查验设施,加快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打造海上休闲旅游示范区。

八、健全统筹协调机制,保障港口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四)加强协调服务力度。成立深圳港发展领导小组,市主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各区(新区)及口岸单位、港航企业为成员单位,协调解决制约深圳港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统筹推进深圳打造自由贸易港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委(港务管理局),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推进落实各项工作。

(二十五)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在政府引导基金框架下研究设立深圳港航发展产业子基金。修订《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对港航产业的资助力度。重点资助包括水水中转、海铁联运以及组合港绿色港口链在内的绿色集疏运体系类项目,扶持国际班轮公司、国际货运代理等国际航运类项目,支持包括邮轮航线、邮轮旅客和水上客运航线等运营类项目。

(二十六)优化港航营商环境。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港口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港口收费计费办法》,加强拖轮和引航服务管理,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国际一流水平的营商环境。停征出入境检验检疫费、下调检疫处理收费,实施风险管理、企业信用管理、创新查验监管模式,进一步降低企业进出口货物查验比例和通关环节制度性成本。试点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承担招录协查辅助人员等服务费用,优化通关服务,构建“速度最快、费用最低、设施最好、服务最优”国际一流口岸。

(二十七)保障港口规划用地。推动港口相关规划的编制修订,做好与城市、用地、用海、产业、交通等专项规划衔接工作,保障港口建设项目顺利推进。集约利用港口岸线和港区用地,保障港区预留用地及疏港铁路、公路、临港物流园区、集装箱堆场用地。积极完善深圳港后方陆域配套建设,规划预留航运服务集聚区,研究港口用地的混合使用,适当提高物流仓储用地开发密度和强度。

(二十八)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引进港口航运管理、航运金融保险、航运法律仲裁、航运物流、航运经纪等高层次人才,在住房、户籍、子女入学等方面对高层次港口航运人才给予政策支持。完善航运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在深高校,研究创办航运类二级学院或开设航运类相关学科专业,研究建立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深圳航运人才培训基地。

附件:1.重点任务分工一览表(略)

2.重大建设项目一览表(略)

深圳市人民政府

年5月12日

来源

深圳特区报记者王莉英

编辑

董晓敏周梦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3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