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

我是潜水员,我在海洋捡垃圾

发布时间:2022/5/9 20:33:09   
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一份对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的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到年,流入海洋的塑料污染量将增加近三倍,每年增加到万吨,这意味着全球每米海岸线大约有50公斤塑料。联合国的数据显示,每年有至少万吨的塑料制品泄漏到海洋中,相当于每秒钟就有一卡车的塑料垃圾被倒入海中,海洋污染导致所有海洋生物都面临中毒和死亡的风险,而这些毒素最终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海洋覆盖地球面积近四分之三,占地球全部水资源的97%,全球有超过30亿人依赖海洋资源生存。在中国,海洋保护公益组织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王淼是一名潜水员,年,王淼发起“无境深蓝”潜水员海洋保护联盟,专门发动潜水员参与海洋保护。中国是潜水员增长第一大国,过去10年间,国内潜水员的增速维持在30%到50%。总体而言,潜水员群体有以下特点,年轻,受过良好教育,收入较高,能为海洋保护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我们和王淼聊了聊她所目睹的海洋污染,以及她从事海洋保护的经历。王淼向我们提到了对她产生影响的美国女科学家西尔维娅·厄尔,西尔维娅在《无尽深蓝》一书中写道:“你可能从未看见过海洋,你可能从未触摸过海洋,但海洋却时刻触摸着你,借由你吸入的每一口空气,你饮下的每一颗水滴。”以下是王淼的自述。···············

?

“每年有超过万只海洋生物

因塑料垃圾死亡”

在水下待久了,我不仅看到海洋的美,还看到海洋的问题。我去过四大洋,没见过一片海域完全干净,只不过是程度多少。我印象最深的岛是菲律宾的宿务岛,我感觉那里是垃圾种类的集大成者。有一次下水,我捡了十几件衣服和电池、扑克牌、鞋底、拖布.......潜水员潜水时会顺手捡捡垃圾,我的朋友曾在水下捡过一个完整的行李箱。

年7月,我去斯里兰卡潜水和观鲸,抹香鲸、蓝鲸和领航鲸都可能在这个季节出没。我和两个朋友在水下5米到9米深的位置看到一个绿色渔网,它覆盖在礁石和珊瑚礁上,刮住了珊瑚枝杈,渔网上面缠绕着虾蟹,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大的完整渔网,估算面积有两三百平米。大面积渔网非常容易缠住船的螺旋桨,人被渔网缠住也会有危险,渔网沉在海里,还会误捕海洋生物,导致海洋生物困在网中,难以挣脱。我们先尝试用手把缠绕的地方解开,效率很低,后来两个潜导加入我们,五个人沿着渔网依次间隔十米排开,都没有到达渔网边缘,只用手解的话,我们把气瓶耗光都清理不完。我们尝试合力把渔网向上拎,也比较费劲儿,最后,我们分散到渔网边角,互相打手势,一点一点把渔网从四周往中间卷,同时用力把它从礁石上扯下来,耗费了半个多小时才把渔网带出了水面。

这次经历之后,我开始潜水时随身携带潜水刀和割线器。

菲律宾宿务岛打捞出的垃圾

人类的举动也在跟海洋建立连接,我们日常产生的垃圾会通过城市下水道进入到河湖,最终汇入大海。美国《科学》杂志数据统计,每年有万吨左右的垃圾入海,70%到80%的垃圾来自陆地。

垃圾污染海域,直接导致水质变差。有一次我在福建下水,能见度不到20厘米,我跟同伴一直牵着彼此,只要撒手就看不到对方在哪儿了。当时水下有摄像机拍摄,水太浑浊,相机拍不清人脸,只能拍手跟垃圾同框的近景。

每年有超过万只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死亡,有一些生物濒临灭绝。海龟生活在水底,如果海龟误吞塑料,塑料会阻碍它进食,导致它被饿死。塑料也能在它体内吸收气体,导致海龟产生浮力,被困在水面上,活活被晒死。海床是海洋垃圾的最终沉落地,垃圾覆盖在珊瑚礁上,珊瑚虫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会死亡。此外,塑料垃圾不能降解,它会逐渐破碎成肉眼不可见的微塑料,进一步吸附毒素。我们常吃的海鲜,包括鱼类、扇贝、生蚝、常用的海盐,都很容易聚集微塑料,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海龟被垃圾缠住,摄影:zoe被鱼线割伤脖子的海狮,摄影:杨昶

?

潜水员是做海洋保护的中坚力量

年,我看到了西尔维娅·厄尔的书《无尽深蓝》,书里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No?Water,?No?Life,No?Blue,?No?Green(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蓝色海洋就没有绿色陆地)。”西尔维娅是一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也是一位潜水员,八十多岁仍在为海洋奔走。她的经历拨起了我想做海洋保护的心弦。

我调研了国内的潜水员群体。中国是潜水员增长第一大国,过去10年间,国内潜水员的增速维持在30%到50%,年龄以18到35岁为主,80%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职业集中在互联网、传媒和金融等行业,消费能力比较强。这也意味着潜水员群体能为海洋保护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

公益组织ProjectAWARE由国际潜水教练专业协会支持成立,专门发动潜水员参与海洋保护,我觉得这个思路很有意思。潜水员是做海洋保护的中坚力量,我们经常下海,跟海洋的情感连接很强,能看到海洋面临的问题,意识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但当时这个机构在中国没有办公室。

海洋保护在中国是小众议题。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调查,对于第14个目标“水下生物”,中国相关的公益项目和资助基金会的数量,在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里双列倒数第一。国内所有涉及海洋议题的机构不到家,约占公益机构总量的0.01%,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